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贵港养鸵鸟第一人 记平南县鑫鹏养殖场场长胡善超

贵港日报 2018-01-01 11:51 大字

本报记者 梁时来

鸵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平南县思旺镇东村高屋屯的鑫鹏养殖场采访,一睹鸵鸟的风采:颈长头小、嘴扁平、翼短小、躯体硕大,两条修长的鸟腿支撑着硕大的身躯,2米多高的身材,引颈观望来客。

热情的主人,养殖场场长胡善超年近五十,中等身材,快人快语,给人以精明能干的感觉。他在场里忙碌着,边拌着饲料,边同记者侃起饲养鸵鸟的经历。

胡善超在广东打拼多年,积累了资金和社会经验。2011年,他从上网获悉饲养鸵鸟回报率高的信息,便打道回府办养殖场。由于鸵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养鸵鸟要有许可证,发证单位为国家林业局。他跑上跑下,逐级报批,足足花了一年时间才把饲养鸵鸟许可证办下来。2012年,他租用村集体的荒坡地5亩多,投入4万多元建养殖场,向思旺信用社贷款3万元购回38羽鸵鸟苗,每羽650元。第二年又购回40羽饲养。他说,由于没有经验,第一、第二两批成活率只有80%,损失不少。为了减少损失,提高成活率,他一边饲养,一边摸索,上网查阅资料,请教专家,看书学习,从中掌握要领。第三批除自繁40多羽外,还到广东购买20多羽回来饲养,成活率达到98%,他感到很欣慰。现在场里存栏80羽,其中14羽种鸵,66羽肉鸵。每羽鸵鸟每天要吃8斤饲料,主要为麦糠、玉米、象草、黑麦草、红薯苗等,自己种有象草、黑麦草30亩。

书上曾有“鸵鸟政策”的说法。据说,鸵鸟被追急时,就把头钻进沙里,自以为平安无事,人们将这种不敢正视现实的政策称为“鸵鸟政策”。但是,记者在养殖场的亲身经历,颠覆了这种说法。记者走进场里试着驱赶鸵鸟,雌鸟比较温驯往前走,雄鸟不但不走,还迎着上来,要攻击人,记者连忙躲到主人身后。主人吆喝两声,雄鸟便停下。胡善超说,遇到袭击,雄鸟要回击,遇到穿红衣服者,雄鸟要发起攻击,真是饶有风趣。

鸵鸟不但有趣,而且全身都是宝,经济价值高。胡善超掰着手指头数着鸵鸟的好处:鸵鸟饲养一年体重可达150~200斤,成肉率3.5~4成,鸵肉瘦,味道好,纯生态,60~70元斤,每次宰杀都不用出村就卖完,很多酒家都想要同他签订供应合同;鸵鸟皮用于制皮革,每张800~1000元;鸵鸟绒价格昂贵,每斤1万多元,每羽鸵鸟两年可剪3次绒,共1两多;宰杀后,鸵鸟毛每斤还可以卖出100~150元;鸵鸟骨每斤也能卖上几十元,主要用来浸酒,饮后能滋补身体,延年益寿;雌鸟饲养三年后产蛋,每羽每年产蛋60个左右,鸟蛋每只40元,蛋壳可用作工艺雕刻品。他说,一羽200斤重的鸵鸟价值可达8000元。由此足见鸵鸟的珍贵。

牛刀初试尝甜头,加快发展奔小康。在党的十九大精神鼓舞下,胡善超的信心更足劲头更大,日前又向思旺信用社贷款10万元,用于扩建养殖场和添置设备,2018年将鸵鸟养殖规模扩大到150羽,同时孵化鸵鸟苗出售,带动周边群众养殖致富。

新闻推荐

彭校长与生日“圆蹄”红包故事

本报记者张思2017年12月27日,90岁的潘庆林放学后,从彭校长手中恭敬地接过“圆蹄”红包和祝福后,高高兴兴地回家过生日了。彭校长叫彭雅联,是平南县老年大学校长,现年67岁。在平南县,老...

平南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平南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