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南区实施乡土人才工程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培养“土专家” 拓宽致富路

广西日报 2021-10-29 07:41 大字

本报记者唐正芳通讯员樊盼盼尹斌

10月25日,贵港市港南区乡村振兴中药材产业示范基地,郁郁葱葱的艾草进入收割期,几名村民手捧着大捆刚收割的艾草笑容满面。这里是中药材种植人才实训基地,港南区通过建立该基地吸引和培养了一批中药材种植“土专家”,带动了该区中药材产业发展。

港南区委书记黄创优介绍,今年以来,该区通过建立乡土人才一码通平台、乡土人才联盟、乡土人才孵化实训基地、乡土人才创业园等,激励和引导各类特色产业发展乡土人才汇聚乡村,发挥“头雁”领航作用,助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A一码通:人才马上找

打开手机,扫一扫二维码,一批种养能手、技工能手的详细信息及联系方式就出现在眼前,这是港南区创新建立的人才信息库。

如何将乡村里具有一定劳动技能、技术特长、生产经验的“田秀才”“土专家”聚集起来?该区经过调查摸底、甄别筛选、审核汇总等程序,建立起区、镇、村三级乡土人才资源数据库。同时,利用“布山党旗红”APP平台,建立“港南区乡土人才信息库”。人才信息库有特色技工能手、特色种养能手、经营管理能手、乡村治理人才4个大类和板材技工、民间厨艺师、中药材种植、电商经营者、农村调解员等若干个小类。截至目前,初步掌握乡土人才信息800多人。

“以前常常为找不到乡村风貌设计师和特色建筑泥瓦匠等一些特殊的人才而发愁,现在只需在家点一点手机,马上就能找到需要的人才,方便多了。”山边村草坪屯乡村振兴示范点负责人谭素池说。原来,在草坪屯示范点建设初期,村里因为没有专业团队进行统一规划,在推进成效方面一直不理想,后来谭素池通过“乡土人才信息库”找到了设计人才,并确定把“农文旅”融合作为抓手,打造特色文化体验村屯为目标,结合乡土特色吸纳先进设计理念。如今,草坪屯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富有文化底蕴的乡村旅游景点。

港南区委组织部部长李德胜介绍,目前,该区在完善“乡土人才信息库”的基础上,着力打造乡土人才一码通平台,届时将建成为一个集人才政策、人才信息库、人才服务、人才活动、人才需求、人才培育、成果展示等于一体的乡土人才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入库的乡土人才通过平台联系服务群众1000多人次,指导解决产业发展技术问题50多项。

B实训地:人才“大熔炉”

“这个培训让我学到了荔枝嫁接技术,我受益很多,对荔枝品改更有信心了。”近日,港南区桥圩镇荔枝品改基地举办技术培训,实地为种植户讲解荔枝品改嫁接的技术要领,水果种植大户蒙伟接受培训后说。

记者了解到,港南区结合本地特色产业发展,以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基地为依托,积极建设乡土人才孵化实训基地。定期邀请专家或优秀乡土人才到实训基地开展技术指导和技能培训,通过实操方式帮助群众解决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疑点和难点问题。实训基地正逐步成为培育乡土人才的“田间学校”、输出乡土人才的孵化中心。目前,该区已建设中草药材种植、蔬菜种植、荔枝品改、生猪养殖、白鸽养殖等特色产业人才孵化实训基地13家,每年培养输出乡土人才1000多名。

“人才孵化实训基地帮我们培训了一大批种菜能手,现在我们再也不缺工人了!”木格镇经济能人甘佑介绍。2019年,他与木格镇和平村联合打造一个果蔬立体种植联创基地,因当地种植蔬菜的人才比较紧缺,基地出现用工荒。当地政府了解情况后,帮助基地成立乡土人才孵化实训基地,定期开展蔬菜种植人才培训班,采用集中讲解与菜地实地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传授立体种植、病虫害防治、土壤管理、水分管理、肥料管理等方面技术。经多次培训,目前该基地已储备了大批蔬菜种植本土人才,为企业发展壮大打下基础。今年,基地发展态势良好,预计全年营业额可达160万元,利润可达40万元,带动了和平村等4个村级集体经济增收。

在此基础上,八塘街道三忠蔬菜基地、木格镇和平村果蔬立体种植联创基地以及新塘绿丰蔬菜基地组建了蔬菜种植乡土人才联盟,定期举办技术交流和培训活动,培育、储备了大批蔬菜种植技术人才,促进了乡土人才集聚、流动、成长。据了解,类似的还有东津、桥圩中药种植人才联盟等13个人才联盟。

C创业园:人才辐射源

“今年我种了3亩多穿心莲,卖了1万多元,效益很好。”东岭村大岭屯种植户蒙旺发将种植的穿心莲拿到德泉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售卖,拿到钱后开心地说。

“中药材种植人才实训基地培育孵化了很多中药材种植实用人才和职业农民,带动更多农户和乡土人才积极参与到中药材种植队伍中来。”合作社负责人冯德泉表示。该合作社目前已建成集种植、加工、销售、科研为一体的人才创业园,聚集了各路乡土人才,成了名副其实的“人才辐射源”。同时还带动东岭村、梁莫村等5个村集体种植中药面积600多亩,吸纳当地群众稳定就业60多人,月均工资2500元以上,带动周边村种植穿心莲、藿香、莪术等中药材350多亩,开拓了群众稳定增收的新渠道。2020年,东岭村、梁莫村和雷村3个村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共40多万元。

港南区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项目建设等多种举措,把农村打造成乡土人才创业的乐土。八塘街道三忠蔬菜基地负责人岑广金2012年回到高朗村种菜,成为蔬菜种植方面的“土专家”。他利用自家基地,对有种植蔬菜意愿的群众进行免费培训,共培育了蔬菜种植乡土人才100多人。为鼓励支持这些乡土人才当好创业带头人,该区党委政府在政策和项目上给予重点扶持,帮助申报菜篮子工程建设资金,获得补贴20多万元;在城区建设“菜篮子销售部”,解决了销售难题;所在街道办、村委帮助流转土地300多亩,解决制约产业发展壮大的难题;农业农村局专家和科技局的科技特派员定期到基地开展技术指导等。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是政府的引领让我们的基地得以建设起来,我要带动更多农户一起致富。”岑广金表示。如今,基地面积约有290亩,种植户21户,解决了50多人就业问题。

近年来,港南区整合乡村振兴项目资金1.62亿元,持续推进县级“5+2”、村级“3+1”特色产业发展。组建了156个特色农业发展“一站式”服务团队,帮扶规模化特色产业项目57个,并整合产业发展基地的优势资源,把基地逐步培育成为乡土人才汇聚的创业园。目前港南区10多个创业园已成为该区农村地区的“人才辐射源”。

新闻推荐

贵港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本报贵港讯(记者/唐正芳通讯员/谢媛媛)截至9月20日,贵港市衔接资金实施的产业项目辐射1731个行政村,受益农户共10.74万户43.8...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