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主席扶贫记
本报记者覃光英通讯员李艳
在一段不长的时间内,通过扶贫扶志,把一个贫困户帮扶成致富能手,这是港南区东津镇人大主席甘乙和的“杰作”之一。
“我依然清晰地记得,2016年我开始接手帮扶苏为星的时候,他家是相当贫困,有三个孩子读书,妻子腰椎盘突出。父亲患老年痴呆症,2015年至2017年初卧病在床2年多,直至2017年3月初去世。为了照顾父亲和供孩子们上学,苏为星只能在家种田,农闲时打些散工,以此维持生计。第一次见他的时候,我心里很难受,感觉生活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了这个中年男人瘦削的肩上。那一刻,我决定一定要为这户贫困户做点什么,让他家尽快脱贫。”近日,甘乙和对记者说起了他的帮扶故事。
苏为星是该镇东岭村人,他家贫困的处境牵动着甘乙和的心。了解情况后,甘乙和帮助苏为星办理了医保参保补助,申请产业以奖代补项目,还及时为苏为星上学的孩子申请教育补助和雨露计划等。申请享受的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苏为星的负担。但是甘乙和觉得,贫困户享受的政策只能缓解一时之急,钱用完后,依旧还是贫困。要实现真正脱贫,这个家庭还得有一至两项能使家庭有稳定收入的产业,增加摆脱贫困的造血功能。
通过与苏为星详谈,甘乙和了解到,苏为星有强烈的脱贫愿望,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家庭走出困境。针对苏为星家乡闲置坡地多、草场丰富的特点,甘乙和建议苏为星通过养牛来补贴家用,并建议其把正养着的2头本地黄牛通过人工配种,产出“利木赞”新品种黄牛,该品种养殖一年后,母牛便可长到400公斤左右,公牛可以长到500公斤左右,养殖到两年,体重更重,养殖效益可观。甘乙和还根据苏为星有养猪的经验,鼓励他大胆发展养猪业,同时,帮助他申请小额信贷3万元,并联系镇兽医站技术员对苏为星进行养猪、养牛指导。在甘乙和的鼓励和帮助下,苏为星向亲戚借了十几万元,加上2016年的小额信贷3万元,利用家乡闲置的荒地和山地建起养殖场,养起了猪、牛,开始了他的养殖脱贫之路。第一年就获得了成功,收入达10多万元,第二年收入达20多万元。
苏为星越战越勇,放开手脚大胆干,从养几头猪发展到上百头,养牛从两头土黄牛发展到改良为“利木赞”新品种的肉牛,不断扩大养殖数量,2018年苏为星偿还清了全部债务并顺利脱贫,不仅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成为东岭村典型的致富能手,被评为东岭村“2018年脱贫光荣之家”。苏为星致富后不忘乡亲,先后带动贫困户廖喜连、退出户苏仁能等农户养牛发家致富。
期间,甘乙和经常走访苏为星,为他送去指导和帮助。2019年初爆发非洲猪瘟疫情,甘乙和非常担忧苏为星那100多头猪会染病,彻夜睡不着觉。为此,甘乙和多次到村里向苏为星宣传防控知识,告知苏为星不要用泔水喂猪,尽量不要接触外人,特别是其他养殖户。如果卖猪,不能让运猪车靠近猪场等。每次到来,甘乙和都注意与苏为星保持6米以上的距离。苏为星知道形势的严峻,严格执行防控措施,每天做好消毒防控工作。非洲猪瘟疫情爆发期间,多数养猪户的猪因染病被扑杀,苏为星养殖场的猪一头未受损失!疫情过后,从2019年下半年到2020年,猪肉价格一路走高,苏为星大赚了一笔。
苏为星不断扩大养殖规模,目前养猪场养有17头母猪,其中能繁育的母猪有5头,其他大、中、小猪共计130头;养牛场养有13头黄牛,都是“利木赞”新品种,每头黄牛价值超10000元,预计今年收入达40万元。如今,苏为星从贫困户变成了一个真正的致富能手。
“看到苏为星一家现在的日子越过越好,并且还带动了周围的农户致富,我的心里很欣慰。”甘乙和高兴地对记者说。
新闻推荐
关于接受杨大东同志请辞政协第五届贵港市委员会常务委员、委员职务的决定(2020年7月16日政协第五届贵港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杨大东同志(壮族)因工作变动,请求辞去政协第五届贵港市委员会常务委员、委员职务。政协第五届贵港市委员会常务委员...
贵港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贵港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