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知识“点亮”美好明天 新塘镇东和村东塘屯伍敬孟家庭脱贫记

贵港日报 2020-07-01 10:53 大字

本报记者张日芳

6月23日,骄阳酷暑,港南区新塘镇东和村东塘屯伍敬孟在家中为94岁高龄的母亲摇扇纳凉,其妻黄英金在一旁摘着豆角,看见记者后迅速把左手“收”起来:“你们读书人,会被我这手吓到的。”

“听说你们家有几个读书人,不容易啊!”记者顺着她的话,问起“读书人”的事。

伍敬孟家有三个孩子,大儿子一鑫去年大学毕业后在一电力企业工作,女儿焕莹在读国家“双一流”大学江苏河海大学,小儿子焕杨就读南宁职业学院。

母亲年迈多病,伍敬孟也因病曾多年卧床不起,2011年黄英金又因务工受伤,左手掌仅剩大拇指和半截食指,整个家庭因病、因学致贫。

黄英金伸出左手,眼圈变红:“那次手术,我要住院一段时间,我们骗孩子说去了广东打工,孩子一来电话,我就忍着剧痛跟他们说我们‘工作’的情况,让他们安心。”黄英金说,孩子读书聪慧,这是摆脱贫困最大的希望,要让他们安心上学。

伍敬孟夫妇没被贫穷击垮,他们勤苦劳作,种植甘蔗、水稻,饲养肉鸡等,有了不错的收入,但因供学和看病支出大,2015年秋季学期一鑫上大学,焕莹、焕杨分别上高中和初中,伍敬孟夫妇找不够学费,又想瞒住孩子。准备开学的一天晚上,明明还差4000多元学费,黄英金却喜笑颜开地对孩子们宣布:“老妈有的是办法,你们舅舅寄够钱来了。”

记者问:“说实话,你们不慌?”黄英金说:“其实舅舅是寄有钱来,但还不够。”伍敬孟接着说:“我们村有尊老爱幼、尊师重教的传统,听说我们有难处,我两个堂弟第二天过来,每人掏1000元给我们,其他乡亲也帮忙,这个坎就过了。”

在村委的照顾下,黄英金从去年起在村中当保洁员,兼在家加工手套。在国家低保、产业奖补、助学贷款等惠民政策的扶持下,去年这个家庭成功脱贫。一鑫工作后省吃俭用,帮补家用,关照弟妹,家庭的苦难已经翻篇。

记者采访时,焕莹在家通过网络学习教程,准备考试。她悄悄告诉记者,爸妈经常骗他们,比如总说他们身体没事,钱的事也不用担心等等,其实她和哥弟都知道,因此刻苦求学,用知识去“点亮”美好的明天。

新闻推荐

贵港市发现54起环境违法行为

本报讯(记者覃光英通讯员温志杰)6月15日至19日,贵港市生态环境系统组织开展全市环境交叉执法行动。这是贵港市在全...

贵港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贵港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