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香风吹市过 阿婆新煮雨前茶

贵港日报 2020-06-21 09:54 大字

?采摘讲究“一芽一叶”。▲茶农在木梓阿婆茶基地采茶。▲一捧新鲜茶,满脸幸福笑。?在2019年贵港市首届茶叶采摘及绿茶手工制作技能比赛中,木梓阿婆茶厂厂长梁敏(左一)勇夺绿茶手工制作组一等奖。木梓阿婆茶园。阿婆茶园门楼。揉捻。解块。摊晾。刚制成的茶叶。成品包装茶。仲夏晨早,汽车在蜿蜒的山路上绕行。忽然间,一副笔力劲挺、古香古色的对联映入眼帘:一阵香风吹市过,阿婆新煮雨前茶。横批:阿婆茶。爬至山顶远眺,只见山岭连绵,一垄垄茶树串连在其间,随地势高低而蜿蜒起伏,茶叶青翠惹人,清香四溢。这里就是位于港南区木梓镇木梓村高仰屯的阿婆茶园。

在木梓连绵的山脉中,有一山叫六花山,生长着一种本土地域特色的茶树——阿婆茶。阿婆茶种植历史悠久,清·光绪《贵县志》记载:“河婆茶,一名六花茶,河婆人植之于六花山,故名。味淡而香,怀西、怀北各里产,土壤宜砂土,清明谷雨前采嫩叶焙制者尤佳。”河婆茶世代沿袭至今又称为“阿婆茶”。清代同治年间,贵县教谕莫潜作有一首《贵阳竹枝词》:“村庄零落路敧斜,荆棘围篱几处花。一阵香风吹市过,阿婆新煮雨前茶。”诗句描绘在谷雨到来前,采摘六花山茶树的嫩叶焙烘成茶叶,煮后茶香四溢,随风飘散。

木梓阿婆茶的制作采用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的鲜叶,鲜叶肥厚柔软,富含氨基酸和维生素。而后经过采青、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精心制作而成。所泡茶汤保持原始清香,汤色明亮、滋味甜醇、叶底红明、花果香浓郁持久,特别是花果香浓郁持久很是独特。木梓阿婆茶厂厂长梁敏介绍道:“阿婆茶炒茶工艺,要经杀青、摇青、揉捻、提毫、干燥,三炒三揉,方得回甘持久。”2019年,他参加贵港市首届茶叶采摘及绿茶手工制作技能比赛,荣获绿茶手工制作组一等奖。这是他40多年的炒茶经验总结出来的“秘诀”。

木梓镇党委书记涂敬双介绍,早在清朝时期,就有商人收购木梓阿婆茶,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上世纪70年代,木梓建立了阿婆茶生产基地,木梓阿婆茶与桂平西山茶、覃塘毛尖茶齐名,远销国内外,声名远扬。如今,木梓镇六罗村成立有阿婆茶专业合作社,继承和发展贵港南部地区百年名茶。2019年,木梓阿婆茶通过了国家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评审。

木梓阿婆茶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走“生产、收购、服务、销售”一条龙经营路子。近年来,合作社在巩固老茶园的基础上,抓好新植茶园的扩种,并对茶农进行技术培训,指导他们按照有机茶园的标准进行管理,不断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并逐步打响品牌。目前,阿婆茶种植面积约1500亩,每年产6000斤左右的干茶、产值达到300万元,其中有300户贫困户通过种植阿婆茶增收致富。“这些茶树有的将近50岁‘高龄’,是名副其实的‘阿婆’,每年‘勤勤恳恳’地产出可观的茶叶,造福乡民。”涂敬双笑道。

本报记者郭晓枫/文郭晓枫张庆杰/图

新闻推荐

贵港市在全区率先启动“信用+政务服务”新模式助推优化营商环境

本报讯(记者张智荣)最近,贵港市在全区率先启动实施“信用+政务服务”新型工作模式,推动承诺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审批效...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