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塘区“两依托三保障”走好生猪产业扶贫路

贵港日报 2020-05-27 10:25 大字

本报讯(记者蒙思婷)记者从覃塘区农业农村局获悉,近年来,覃塘区把生猪产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助推脱贫攻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采取“两依托三保障”措施打造华南地区生猪养殖基地,让生猪产业发展收益惠及所有贫困村、贫困户。该区计划建设5个产业扶贫生猪育肥场,坐落于樟木镇的4个育肥场已于201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余下1个坐落于蒙公镇,预计今年9月份建成并投入使用,到时5个产业扶贫生猪育肥场预计年出栏生猪20多万头,产值超1.8亿元。

依托政策资金做大做强。该区整合产业扶贫资金7500多万元、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364万元、中央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资金1550万元以及中央、自治区等各级稳定生猪生产项目资金410万元,依托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多渠道增加投入,用于培育和扶持生猪经营主体,不断做大做强生猪产业。

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发展。该区与广西汉世伟食品有限公司、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和海大饲料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合作,采取“企业+基地+村民合作社+N”的发展模式,整合扶贫资金建设生猪养殖猪舍,再出租给龙头企业自主经营。贫困村按照每年每头猪150元的收益分红,每个贫困村收益可达1万元以上。全区9797户贫困户参与养猪项目收益分成,收益实行差异化分配,每户贫困户收益最低300元一年,最高可达4000元一年。

“三保障”有效推动脱贫增收。一是创新开展农村“土地预流转”模式,保障连片农业用地实现集中有效流转,为引进龙头企业、推动项目落地创造有利条件,进而实现村集体经济创收。二是设立广西首个县级村集体经济孵化器,组建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通过产权交易平台成功引进上市公司天邦集团子公司广西汉世伟食品有限公司,再建立健全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贫困村(户)参与的机制,实现长效利益联结,保障农村产权交易出实效。三是通过“企业+基地+村集体+贫困户”等产业发展模式,推动生猪产业发展惠及生猪养殖经营主体、贫困村、贫困户,保障生猪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新闻推荐

贵港市全力推进“双百双新”产业项目建设

本报讯(记者安伏岭通讯员谢振芳)今年以来,贵港市坚持把加快谋划招商、推动“双百双新”产业项目建设作为加快产业转...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