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少一家亲 陪伴值千金 记2019年全市最美家庭李津英家庭

贵港日报 2020-03-14 10:09 大字

本报记者张日芳

又是一年春耕时,3月10日下午,港北区庆丰镇高桥村下坡屯李津英在自家鱼塘忙碌,傍晚时分,两个在大圩镇上开小店的儿媳先后回到,一个在家做饭,一个去塘边陪她喂鱼喂鳖,然后谈笑风生地走回家。

如此普通的陪伴,在李津英家庭中形成关爱的小溪,流出生活的真情和绵长的爱。

李津英的婆婆覃奶奶92岁,20多年来,每天早上为家婆梳头成了李津英生活中的“规定动作”。“家婆习惯了,经常举着她喜欢的木梳子笑眯眯地递给我。”李津英说,每天一早就以这样的方式陪一下老人,一整天都踏实了。

李津英22岁时与高桥村小学教师黄寿德组建家庭,共养育两个儿子。现两个儿子均已婚并分别养育两个儿子,李津英家成了11口人的大家庭。家庭成员在一起时和睦相处,不在一起时心在一起。“老少一家亲,陪伴值千金。”教了一辈子书的黄寿德认为,陪伴是这个大家庭的情感“主流”。李津英的孝顺与开朗,儿子儿媳们的勤劳与慷慨,四世同堂之家和睦友善,让他欣慰。

一直以来,为了让黄寿德安心教书育人,李津英包揽家里全部农活,还尽心服侍公婆、照顾孩子,成为一个能干的贤内助。更可贵的是,2012年春,黄寿德的孤身哥哥因患肺结核,先后在广州、贵港住院,李津英不仅主动提出承担大伯9万多元的治疗费,还主动将出院的大伯接到家中照料。这份无私的付出,令黄寿德和母亲非常感激。

1992年至今,能干的李津英一直任高桥村妇女主任。“有一两年,阿英负责的其中一项工作是十分繁杂的计生与人口报表工作,她当时不熟悉电脑,我去帮忙整理报表。”黄寿德说,2006年,李津英在政府引导下试养两分塘的鱼和鳖,获得成功后想扩大。为了承包鱼塘,黄寿德晚上打着手电筒陪李津英走过田垌去和村民谈承包鱼塘的事,后来扩大至4亩。“那种陪伴和相互理解与支持,不需要多说,就是一起把生活过得更好的味道。”黄寿德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现在,李津英养殖鱼、鳖每年收益达20多万元。黄寿德是村中的文化人,他和李津英一起学习养殖技术,无偿向村民传授,带动村中6人成为种养大户。

李津英夫妇的两个儿子分别在平南、港北从事建筑、网络服务工作。大儿媳廖梅、小儿媳潘翠群在大圩镇分别经营成衣店和鞋店。他们把李津英夫妇的互敬互爱作为学习的榜样。“两个儿媳都很孝顺。有一天中午,我打电话给翠群说奶奶想吃发糕,她马上告诉大嫂廖梅,两个人居然大白天关了店门,专门去买发糕送回来陪奶奶吃。”李津英说。

李津英在屯里组建了一支13人的文艺队,黄寿德赞助了一台价值2500元的彩电,还在屯中小广场帮安装好音响,陪伴李津英和村中姐妹一起唱歌跳舞。他们的母亲,也常和孙子、曾孙子去当忠实的观众。今年元旦,李津英和姐妹们到市区一房产公司表演,她拍到的照片,第一时间分享给家人。“他们和我一样感受到欢乐的场面,为我鼓掌。”李津英很感动。

春节后,李津英的两个儿子、两个儿媳均和她坚守村屯路口检测点为群众服务,黄寿德在家中做好全家人的后勤服务。李津英说,亲情陪伴,时时暖心。

新闻推荐

“现场云”直播助力沃柑销售

本报讯(记者李园园)3月11日,贵港日报社直播团队以“打造贵港特色水果品牌,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题,走进港南区...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