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托起新希望

贵港日报 2020-01-15 10:11 大字

本报见习记者归艳珍

“刚开始,我觉得邱家两兄弟有点自卑和孤僻,不愿意和我们交流。现在,两兄弟越来越开朗,和我们相处就像家人一样,我们感到特别开心。”港南区爱助义工协会秘书长黄云说。1月4日,记者跟随协会义工到港南区木格镇东坡村,探望邱卓康一家。

走进邱家,一股浓烈的味道扑鼻而来。邱卓康的父亲2018年初因病过世,邱卓康的母亲因残疾不能自理生活,邱卓康两兄弟在外读书,不能天天回家照顾母亲、料理家务,因此家里比较杂乱。

义工把被子、粮油、牛奶、书本等送到邱家后,马上分工合作,娴熟地给邱卓康的母亲剪头发、剪指甲,收拾整理房屋,洗衣服、被单……邱家大儿子邱卓康今年17岁,在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读中专。小儿子邱卓经今年15岁,在木格一中读初二。当天是周末,兄弟两人和义工一起收拾房屋。“小经,驼背了,抬头挺胸!”“小经,把衣架找出来。”邱卓经很快就和义工打成一片了。

“邱家物质上有政府、扶贫工作人员帮助,我们可以在生活起居上帮助他们。”该协会副会长符慧思说。2018年12月,协会义工首次到邱家探望慰问,至今共探望慰问了6次。每次到邱家,义工们除了送去生活用品和慰问金,还特别注重邱卓康两兄弟的心理辅导,确保他们健康成长。“我们叮嘱兄弟俩一定要照顾好母亲,手把手教他们帮母亲梳洗,让他们经常和母亲握握手、说说话,让母亲感受到亲情。”黄云说。

经过义工几个小时的清理,房屋的味道变淡了,厨房里还飘来饺子的香味。此时,阳光正好照射到房屋,屋内外变格外明亮温馨。

“她们太善良了,我和哥哥很感谢她们,我以后也要像她们一样热心帮助别人。”邱卓经说。在义工的帮助和鼓励下,邱卓经性格变得开朗起来,和母亲相处也亲密起来了。饺子煮熟后,他先盛给母亲,又盛给义工。看到义工送来的几床棉被,他贴心地说:“我家的棉被够用了,你们送给其他需要的人吧。”

2017年,在市公安局、贵钢集团、广西港桥水泥有限公司等单位的热心捐助下,邱家的房子建好了。现在,邱卓康母亲有低保、残疾人补助,邱卓康读中专有雨露计划补助,邱卓经读初中也有补助。孩子们在多方的帮助下健康成长,这个贫困的家庭燃起了新的希望。“一年多来,我们看到这个家庭慢慢转好,也从邱家两兄弟的身上看到了希望。”一名义工感慨道。

新闻推荐

“我芳香2000年,等到国学春晚来”

本报首席记者陆小洁1月12日20时,随着大型音诗舞情景舞台剧目第一章《春满神州》情景铺向观众,2020年第四届国...

贵港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贵港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