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承父业业更旺 记贵港市锋兴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威锋

贵港日报 2020-01-07 09:54 大字

本报记者梁时来

张威锋,个子小,但心大劲足。

不久前,记者来到位于港南区桥圩镇的贵港市锋兴米业公司采访,公司经理张威锋热情地聊起创业故事。

靠着勤劳努力,张威锋父亲在1998年成立了锋兴粮食加工厂,年产能力5000吨。2004年,张威锋大学毕业后回家协助父亲经营米厂。2010年,父亲退休,他正式接盘,当时工厂年产能力1万吨。在市场打拼多年的他,深谙船大好冲浪的道理。2014年3月成立锋兴米业公司,投资300万元,占地面积8亩,上马一条国内先进的全自动大米加工生产线,年加工能力3万吨,成为一家集粮食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民营企业。

张威锋狠抓产品的质量管理。公司取得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公司生产的大米系列产品,米质好,深受消费者青睐。产品畅销区内和广东珠江三角洲等地。

与农共舞,富民兴企。张威锋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运作模式,为当地农民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2013年,他牵头组织成立港南区锋兴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时只有社员30人,水田面积500亩,目前发展到社员92人,水田面积1700亩。合作社从种到收到销售全部统一管理,每亩稻谷产量要比原来高出50—100公斤,加工成品后销售所产生的利润也回馈给合作社社员,每亩每年分红得500元。

近年来,张威锋每年向30多户贫困农户免费发放优良稻种100多公斤,解决贫困户无钱购买稻种问题。他还请农技专家到桥圩、东津、木格、瓦塘等乡镇指导农民科学种田,每年培训农民200多人次。他从广西农科院引进优质稻种供“订单”农户种植,面积达9200多亩,每亩比种植普通稻增收200元,全年双造累计增收360多万元。他实行订单收购,以每吨高于市场价40—60元收购农民粮食,去年收购7300吨,为农民增收36万元。此外,企业安排当地农民工30多人就业,每人每月3000多元工资,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近几年来,企业用工难、劳资成本增大问题困扰着企业的发展,自动化生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他决定投资1000万元,上马年产5万吨的自动化大米生产线。他对记者说,现在,4000多平方米的厂房改造,包括车间、仓储、办公室、检验室、会议室已建好。设备采购已完成,等春节生产旺季一过,马上投入设备安装,2020年上半年可投产。张威锋对企业发展信心满满。

新闻推荐

老人戒指卡手 消防员助其“破戒”

本报讯(记者梁春梅)近日,一位老人手指被戒指卡住,致使手指骨出现轻微骨折,所幸消防人员助其剪开戒指,老人得以解困。...

贵港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贵港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