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朗读存在问题及培养策略
覃塘区东龙镇凤凰小学黄献金覃塘区东龙镇京龙小学刘小燕
一、农村小学语文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唱读。1.朗读时不顾文章应有的句读,把每个字音都平均拉长,就如小和尚念经一样有口无心,没有抑扬顿挫,更谈不上有感情。2.受方言的影响,拖调,加上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较差。一些老师虽然也有所觉察,但一时找不到得力的纠正措施,就让它维持现状了。
(二)朗读拖沓。集体朗读时拖音明显,尤其是“的、着、了”等助词总是习惯拉长音;节奏较差,有时还读不整齐;有的学生齐读时漫不经心,不是看着一句句地读,而是滑句,一股脑儿读完;有的学生对自己的朗读很不自信,在齐读时,只是做做样子,动动嘴唇,其实根本没有发出声音,存在假读等现象。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深入解读文本。要想真正的上好语文课,必须要学会解读文本,走进文本,要深入挖掘教材,不能片面地停留在文本的表面,要挖出文字背后蕴藏的东西,只有钻研出课文的味道,才能上出带有语文味道的课来。
(二)创设朗读情景。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时,应该重点关注教学环境。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应该积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给学生创造最适合的教学环境,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随着教学方式的优化升级,各种全新的教学形式不断出现,这些教学形式对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都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以多媒体技术为主要载体积极开展朗读能力活动,这既能消除传统教学形式的枯燥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进而提升教学质量,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想象,同时更有利于促使学生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学生一下子带到课文的情境中,不仅能激起学生愉悦的情绪,还有利于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深层含义。比如,在教《触摸春天》一文中“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一段时,可以播放小提琴曲《沉思》。教师先让朗读较好的学生示范朗读,再让学生配乐朗读。宁静悠远的乐曲令学生如临其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够体会文章描述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形象。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时有针对性地培养、引导学生的朗读欣赏能力,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朗读的音韵美、节奏美,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激发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朗读形式多样。注重朗读形式的多样化,不但有助于理解所学的课文内容,还能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以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朗读的形式较多,有范读、齐读、领读、分组读、学生自由读、分角色朗读等。采用哪种方式好,需要根据不同时间,课文的不同内容而定。
1.范读。范读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一般用在新授课开始或教授重点段落的时候,对学生起到示范、帮助的作用。
2.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一些人物对话,不仅表现出人物的性格、身份,而且是人物品格的自然流露。因此,分角色朗读一般用在有不同人物出现、对话内容较多的文中。要在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这样有助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品味不同身份、品格的人物特有的语言特色。学生把握人物身份、语气的过程就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思想过程,从而对课文内容、人物特点有更深刻的体会。
3.分组读。分组读可以读同一内容,互相比较,以此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也可以按课文内容一节一节地读。如《东北大森林》一文,从冬、春、夏、秋四个不同的季节,来介绍东北大森林的特点,可以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每一小组读一个季节的内容,这样,既提高朗读热情又加深对不同季节森林的特点的理解。
4.齐读。齐读一般在课文中能体现文章中心或体现人物精神的关键句段,需要增强气势时使用。不过,齐读在一节课内不宜多用。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黄静华)12月5日下午,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黄卫平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调研,...
贵港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贵港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