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乡亲拔穷根 记全区脱贫攻坚好支书黄国健

贵港日报 2019-10-30 10:14 大字

本报记者郭晓枫

两层青砖结构古香古色的楼房,窗户上插着几面红旗正迎风飘扬,宽敞的广场两旁摆放着乒乓球桌、健身器材,放学后的学生正在小树林里的凉亭中写作业。近日,记者来到港北区港城街道樟村综合服务中心,看到周边的环境绿树成荫,球场、凉亭、健身设备崭新齐全,成为老人小孩休闲娱乐的小公园。

“以前,樟村是港北区出了名的落后村,各项工作几乎都是全街道倒数第一。现在村里产业发展起来了、村民收入提高了、村风文明了、环境变美了,樟村成为港北区乃至全市的先进村。”担任樟村党支部书记十多年的黄国健感慨地说道,几年前,这样的村中美景谁都不敢想。

2005年,黄国健开始担任樟村村支书,当时樟村党支部只有党员24名,而且老龄化严重、致富带头人少。黄国健明白党支部是党和国家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是把党员干部群众紧紧地团结起来,做好村中各项事业的关键。上任后,他把优化党员队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把想干事、能干事的年轻人和致富能人培养吸收为党员,第二年就有6名年轻的致富能人发展成为了党员,如今全村党员共有55名,其中致富能人26名,年龄平均38岁。

2015年,樟村被确定为“十三五”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贫困户57户274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0.33%。黄国健仔细分析每家贫困户致贫原因,因户施策,组织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带队外出招商引资发展产业。为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他牵头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发动经济能人、贫困户等筹集资金80万元,建立食用菌生产扶贫车间,鼓励贫困户进车间就业,贫困户通过务工得到劳务收入。合作社按每棒菌袋0.1元以上分红给所有贫困户,带动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

针对新时期农村基层公共事务增多、村民利益诉求难平衡等突出问题,黄国健创新实施“村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联动治理体系,在村级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对涉及全村的重大事务进行科学决策;在村民小组推行协商自治制度,实现矛盾纠纷、公共事务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监督;每个党员中心户联系10—20户农户,负责宣传党的政策、事务代办和网格管理等,搭建起党群连心桥。同时,通过党建引领,由党员中心户带头,以“党支部+村民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近三年来,樟村种养产业转型升级,新引进8家企业,投资总额超过1亿元,大力发展福林西江生态种养、火龙果种植和食用菌生产等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由原来的几千元增加到2018年的24.8万元,2019年预计达到35万元。

“要想富,先修路,群众最大的诉求就是要解决出行难问题。”黄国健说。近年来,他把修路作为村中的头等大事,带领村“两委”班子,积极争取项目,筹措资金,修建好14条共8.4公里的村屯道路,为村屯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110多盏,成为港城街道第一个装路灯的村屯,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此外,还投资67万元修建惠及全村2600多人的饮水工程,新修“三面光”水渠3.4公里,完成旧村民房改造设计52栋,新建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文体活动广场、樟村小学等,村屯面貌焕然一新。

2016年,樟村成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截至2018年底,全村3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顺利脱贫30户,贫困发生率降至0.89%。在他的带领下,樟村先后获得了“自治区五星级党组织”“广西村民自治模范村”等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港南区:主题教育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梁敏利刘志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港南区按照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的部署要求,坚持目标...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