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锤百炼 追求极致 访“贵港工匠”、贵钢集团青年岗位能手黄成辉
黄成辉在车间。 (陈志高张日芳摄)本报记者张日芳
将传统合金导电块与钼丝直接接触改为碳刷式导轮滚动模式,延长了钼丝寿命,每月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1800至3000元;原磨削一把刻字刀最快需要26分钟,现在仅需3~5分钟;把原机床的重力涨紧轮去掉,换上可调节的涨紧轮,有效解决加工过程中多种问题……黄成辉的这些技术成果,都是经过千锤百炼和不断优化的结果。
黄成辉是贵钢集团青年岗位能手,在轧钢厂准备车间工作10年,视技改为使命,多次对砂轮机、线切割等加工设备进行改造,攻关轧钢厂核心部件,助推和提升企业产品质量。2018年,黄成辉被评为“贵港工匠”。
贵钢集团轧钢厂准备车间内,各类数控铣床、磨床一字排开,黄成辉在砂轮机前介绍,最初购置回来的砂轮机,电机功率小,传输皮带过细,在磨削刻字刀时经常将砂轮卡住。他决定为它动一个“手术”,把原配的传统电机更换为动力电机,实现转速提升,同时将砂轮和电机皮带轮改为同带同步轮,使电机及砂轮运行平稳。结果,磨削一把刻字刀最快3分多钟可完成,而技改前最快需要26分钟。据了解,该项技改每年可为企业节省成本4~6万元。
机械加工产生的大量铁屑容易冲击压块,新刀具在机床上如连续作业3~5天,压块就基本被铁屑磨平,失去夹持能力,刀杆寿命也随之结束。黄成辉先后采用不锈钢、锰板、汽车弹簧钢板、冷剪刀片、一二号剪刀片、棒线耐磨板、炼铁炉衬、轧钢加热炉横梁耐磨垫块等多种材料进行测试,效果均不理想。最后,他选用了冷床上的耐磨校直板,终于达到预期效果:采用改进后压块的单把刀具,使用寿命延长至2~3个月,每月约节省1500元;由于产生了有效的夹持力,刀片损耗降低,比技改前每月节约刀片费用9至12万元。
黄成辉每进行一项技术改造,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贡献。
而每一项钻研,他都有“沉迷期”,在琢磨中不断优化方案。比如,为了优化一个刀具技改的方案,他从不同的角度去割、砍不同材质的物件,从不同的加工速度去计算不同的损耗,同时对角度刻度平台做相应的技改,永远不停留在上一次最优化的方案上。他的手,留下一道道被火星烫伤的痕迹。
黄成辉告诉记者,他在家中设有独立的工作空间,思考时拒绝任何人打扰。这种沉迷,是他工作、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年复一年的钻研,让他在从容面对工作中千锤百炼,追求极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唐念)为进一步拓宽退役军人就业渠道,搭建就业创业平台,近日,由市委市政府主办的“退伍不褪色,转岗再启航”...
贵港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贵港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