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运用语言艺术

贵港日报 2019-09-12 10:14 大字

覃塘区东龙镇初级中学黄汉弼

有人认为,一名教师,只要有了丰富的知识,懂得了一定的教学方法,就不需要刻意地在语言上下功夫。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尤其在新的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熟练的业务技能,同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我曾思索,做过试验,发现教师与学生交流,说话的时候,语言声调抑扬顿挫得当,轻得缓急适宜,往往能扣击学生的心灵,敲开他们的心扉,把他们感情的琴弦拨响,引起共鸣,全神贯注地进入课堂。那么,教师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语言艺术呢?

(一)要把握语言的特点

1.语言的规范性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理应是学生语言的样板,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语感训练,所以教师教学时必须使用标准的、规范的普通话,在语音、吐字、音量、语速、词汇、语法等方面都要符合要求。如果教师在语言表达时“嘴里像含着个热饺子”或吐字不清,势必影响学生听讲情绪,导致学生误解。苏霍姆林斯基说:“文理不同,说话含糊,口齿不清,这在我们学校被看作如同无知。说话务求正确,每个词都有自己的含义,不善于选择恰当的词,无异于美术课上不用削好的铅笔而用钉子绘画。”

同时,我们还要明白,传授知识与文化,不允许信口开河,道听途说,举例必须真实可靠,讲道理应有根有据,用词必须符合语言规范。

2.语言要具有一定的幽默、形象、风趣性

心理学家认为,好用质问式语气讲话的人,性格多是胸襟狭窄,吹毛求疵,或性情乖戾,自大好胜类型。在许多场合下,诚恳和幽默的话语都会使人愉悦轻松,使本来有点冷漠的环境变得温暖亲切起来。古罗马雄辩家东西塞罗说:“说话的幽默令人愉快。往往还是极为有用的。”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事例:一篇文学作品,学生看头一遍津津有味,饶有兴趣,但经教师分析,反而索然无味,没有多少激情了。原因何在?道理很简单,教师不是以形象性的语言把文章中的形象再现出来,而是用干瘪毫无色彩的老一套术语,把文章的形象解成一堆碎石。常言道:“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语文教师上课时语言表达新颖活泼将枯燥变成风趣,学生才会“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3.语言要具有激励性

中学生充满朝气,他们具备积极向上,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但是由于中学生自身成长过程中的弱点,使他们极不容易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常常缺乏信心和勇气,严重影响了学习成绩和身心发展,这就需要教师以赞扬的方式激励他们勇往直前。新的课程改革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有的同学会对某一问题“打破沙锅问到底”,如果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发问草率处理,说他钻牛角尖,就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其对该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如果你说:“这位同学勇于提出问题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然后话锋一转,说:“由于时间关系,你提出的问题,咱们课后讨论。”这种激励性语言既不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求知欲望,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要强调语言的表现功能

要调控语言的语调、语气、语速。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以情感人是语文教学的特点之一。讲台固然不是舞台,教师也不是演员,但教育如不能饱含深情,其语言必然是苍白无力的,其态度必然是冷漠无情的,不能感染学生,很难达到教学目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性的话语比单纯的理论性话语更能达到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学生自身就具有一种情感潜势,这种潜势在外界刺激下就会引出来。优秀教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用满面春风的语态、带有浓郁情味的话语、饱含激情的语言来引发学生的情感、潜势,产生一种情感共鸣的语境。但要注意的是,感情和节奏要根据课文思想感情确定调子,可在语速适当的基础上,恰当地运用语言的高低变化,语感的优美使之表现出感情。同时又以语调的抑扬顿挫,语势的张弛快慢和轻重缓急结合,形成和谐的节奏。神态、表象和姿势,都能增强语言艺术性,能使语言更趋形象化,更显强烈的情趣味。如《沁园春·雪》中,教师用深沉、由急到缓的情感去读,学生定能从中品出毛泽东同志那种豪放、激越的革命热情,那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英雄气魄便跃然纸上,从而很好地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及思想内涵。

用现代“信息论”的观点来说,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师生间的信息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用以传递信息的媒体主要是语言,其次才是板书、板图及其它教具等,因而,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便成为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语文教师应良好地发挥语言技能作用,做到以趣诱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高雅的情趣感染人;以对科学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教育人,激励人,使自己的教学周密严谨,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新闻推荐

前7月港北区木材加工业总产值增五成多

港北讯港北区充分利用森林资源丰富的优势,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地处贵港木材交易流通集散地的有利条件,因势利导,大...

贵港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贵港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