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财政”巧做“大蛋糕” 贵港市以广西第一入选“2018年中国地级市民生发展100强”探访

贵港日报 2019-05-22 10:18 大字

广西日报记者唐正芳本报记者张思

4月30日,贵港市在体育中心举行2019年本级第一批公租房(廉租房)公开摇号配租仪式。“在和谐家园小区,”石羊塘社区居民闭育志,这个历经苦难的男子抑住了眼泪,轻声说,“我终于有自己的房子啦。”

党的十八大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一组数据可以看出贵港做大民生蛋糕的气魄:2018年,财政收入106.6亿元,仍属于“小财政”。但市委、市政府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最高位置,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民生支出220.47亿元,同比增长13.6%,占比达83.5%,着力补齐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短板”,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老百姓幸福感持续加码。

天道酬勤,贵港以排名广西第一的成绩入选“2018年中国地级市民生发展100强”。

学有所教,百万教育“大军”昂首迈进新时代

数据说话:2018年,贵港市教育支出61.53亿元,同比增长16.4%,其中普通教育支出53.98亿元,同比增长11%。

新闻延伸:5月6日,走进港北区根竹镇中心小学,竹子青翠,书声琅琅,三(2)班廖梓宏正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上课。2014年,这里占地只有10亩,学生600多人,校园破破烂烂;如今面积扩大到21亩,三栋教学楼焕然一新,学生近1000人。

据2018-2019学年教育数据统计显示,贵港市注册幼儿园1049所,在园生20.49万人;普通小学846所,在校生47.11万人;初中159所,在校生22.21万人;普通高中57所,在校生13.73万人。基础教育在校生超百万人。截至去年,5个县(市、区)全部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走在全区前列。

财政首先要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去年,贵港市积极筹措资金实施“全面改薄”计划,加大校舍建设维修及教学设施、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公用补助经费等资金保障力度,支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以根为本,以竹为魂。”扩建之初,根竹镇学区办主任、根竹镇中心小学原校长赵志超响亮地回答时任镇长、现任镇党委书记张新胜“想建什么样的学校”的征询。

“好!”张新胜也有力地肯定了校长的办学理念。于是,镇政府将校门前小水塘填平,作为家长接送学生的候停区;请园林工人给学校种上君子竹,帮助学校建设运动场、征地扩大校园办学规模……

2017年,港北区和港南区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检查。

早在2016年,覃塘区已通过“国检”,目前正在推进义务优质教育均衡发展。4月25日记者来到覃塘三中采访,适逢该校黄进奔老师正在给学生上语文课《紫藤萝瀑布》。只见黄老师用手机在白板上扫一扫二维码,进入“学乐云”教学平台:用笔轻轻一划,名家范读视频打开了,悠扬的背景音乐响起,同学们立即享受到听觉与视觉的盛宴。

这是一堂现代语文课堂,跟以往的黑板粉笔书写的年代有着天壤之别。覃塘三中校长黄德艺介绍,该校有学生5000多人,通过“国检”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由达标向标准化建设迈进。近年来新建成一栋学生公寓楼和一栋三层楼的新食堂,增加一台变压器,学生宿舍安装了空调、饮水机;智慧学校建设也取得可喜成绩,先后建成一间平板教室、15间一体机教室,新购进60台手提电脑,教师每人都配有电脑,推进乐学云、无纸化阅卷等信息化技术。

弱有所扶,迈进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

数据说话:2018年,贵港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5.63亿元,同比增长28.2%。城镇新增就业1.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4.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35%,比控制目标任务数低3.22个百分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月人均分别提高4.1%和6%。民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新闻延伸:给丈夫换尿不湿、给孩子煮早餐,推丈夫出门晒太阳。这是港北区根竹镇江口村居民罗忍棉两年来每天必做的“功课”。

两年前,罗忍棉的丈夫在耕田时被毒蛇咬伤后成为植物人,4个女儿都还在读小学或幼儿园,家里一下陷入绝境。

很快,罗忍棉家的困境得到来自政府的帮助。首次住院的16万元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中得到50-60%的报销,之后大病保险又解决了一部分报销。

港北区民政局同时启动紧急救助,将他们一家6口人纳入低保户,每月发放救助金1218元;资助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帮助申请农村医疗救助1.1万元,临时救助5000元……

病有所医、弱有所扶。在政府的大力兜底保障救助下,罗忍棉一家渡过了难关,四个孩子没有因为父亲生病停过一天上学;罗忍棉也能够安心在家照顾瘫痪的丈夫。

在离罗忍棉家不到100米处,是该村特困供养人员李能弟的维修摊点。每天,李能弟都在这里维修一些破旧的电视机、电风扇等电器。他笑眯眯地跟记者说,修好了,乡亲们给几元我高兴,不给钱也不恼火,就当给自己一点事情做做,当安度晚年的乐趣。

今年56岁的李能弟和妻子属于重度残疾,无儿无女。2015年,政府将他们夫妻纳入五保供养范围,家就安在五保村,夫妻每月800多的生活费也算够俩人简单生活了。

4月30日,包括闭育志在内共有100户住房困难家庭通过本次公开摇号配租取得公(廉)租房实物保障。去年,贵港市加大对社保、医疗的补助投入,落实困难群众救助补助政策、就业创业政策,加强项目资金保障。投入5亿多元,保障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残疾人、优抚对象、孤儿和老年人生活,确保幼有所育、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出行休闲有改善,市民获得感幸福感满满的

数据说话:2018年,贵港市城乡社区支出33.88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城乡社区公共设施支出20亿元,顺利推进公共设施、环境卫生、管理事务建设,不断完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保障人民群众切实利益。

新闻延伸:家住中心城区的韦世玉晚饭后喜欢到离家不远的贵港园博园跑步,迎着晚风,闻着花香,慢跑一圈下来,一天的劳顿全部烟消云散。

2018年1月21日,经过9个月鏖战,第十一届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盛大开幕,占地约1246亩、总投资约9.5亿元的贵港园博园开门迎客。

紧接着,贵港中心城区开启“三桥”时代。当年7月1日,青云大桥全线通车。一个月后,西江大桥也恢复通车。南北交通一桥变三桥,一改以往逢年过节西江大桥或罗泊湾大桥拥堵不堪局面。家住南江的谢女士,每天开车到港北区石羊塘上班,10多分钟就完成了以往一个钟头的路程。

去年,贵港市深化细化“城市发展跃升年”活动,全面启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贵港园博园开园,高铁广场一期投入使用,完成市中心城区6条支路“白改黑”工程,基本消除城区道路雨后重大内涝积水点。一级连线道路改造工程、郁江两岸综合治理工程、金港大道东段高架桥等项目正快马加鞭推进,生活在贵港的舒适度、便利度一天高于一天。

韦世玉告诉记者,园博园没有建设之前,自己跑步只能在公路边慢跑,危险且不说,呼吸都是汽车的尾气。现在家的附近就有这么大的一个园博园,跑步休闲,有亲戚来带到这里也很有面子,幸福感获得感满满的。

与韦世玉感同身受的还有返乡大学生石梁征。他告诉记者,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方便地乘上公交车。这是贵港市推进“公交都市”建设、为市民提供多样化服务的结果。这样的便利得益于贵港市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去年贵港市荣获2018中欧绿色和智慧城市“技术创新奖”,建成大数据平台、云计算中心和智慧城市管理中心。城市生态环境更加宜居,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继续保持“广西卫生城市”称号;在自治区文明城市实地测评中,得分全区排名第一,广大市民享受到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

新闻推荐

全市治安部门绩效考评工作排名全区第一

本报讯(记者蒙思婷通讯员梁嘉璐)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全市治安工作会议上获悉,2018年,全市治安部门绩效考评工作排名全区...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