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康复,我最开心” 记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副主任医师卢建国
本报记者黄静华
“手术成功,病人康复,自己的技术能为病人服务,我很满足。”卢建国是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以下简称“骨科医院”)副主任医师,他从业10多年,在科室主任的带领下,先后引进和创新医疗新技术36项,发表科研论文26篇,完成科研5项,是该院年轻有为的业务技术骨干。
4月29日,他被评为2019年贵港市“百年五四贵港榜样青年”。30日,记者到医院采访了他。
卢建国,2006年毕业于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进入骨科医院创伤骨科工作。今年39岁的他,带眼镜斯斯文文的,两手指甲剪得干净整洁圆滑,手指不胖不瘦白皙有力。这双手,每年都要为病人进行几百台手术,无一例医疗差错发生。
“连续20多个小时的显微外科手术下来,眼睛都肿了,病人5个手指都再植成功了,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卢建国向记者讲起了2013年夏天遇到的一个病人,他还记忆犹新。
2013年夏天,医院接收了一名40多岁从覃塘区转来的特殊病人,该病人5个手指全部被刨板机刨断,血肉模糊,病人和家属都心急如焚。手术的任务落在了卢建国身上,他立即做好各种准备,在显微镜下完成手术,这一做就是20多个小时。骨骼、肌腱、神经、血管、软组织等都要逐一修复缝合,他也只能见缝插针吃饭、上厕所、喝葡萄糖水,这一台手术下来,卢建国体力严重透支,连科室里轮换辅助他的医生们都累瘫在一旁。
手术中,既要仔细认真做好断指再植手术,术后还要认真观察,再植的手指是否有突发血管痉挛,血管痉挛易导致血运障碍造成再植指坏死,可以说是精神高度紧张。而这样的工作状态,对卢建国来说,平常得犹如每日的吃饭睡觉。他几乎接手了全科室80%的急诊显微外科手术,而科室的急诊手术量占全院急诊手术的60%以上,毫不夸张地说,几乎他每天都在做手术。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卢建国引用一句诗词形容创伤骨科显微技术的发展。2010年,卢建国被外派到山东青岛某医院进修学习,回来之后,科室主任找到他,希望他能带动全科室的年轻医生不断进步,争取人人都能独挡一面。说干就干,卢建国提议在科室开展“传—帮—带”培训,每个医生脱产三个月进行显微外科技术训练,从缝硅胶管到缝老鼠尾巴,训练结束后,由卢建国监督考核,科室八名医生全部通过考核。
为何手足显微外科手术这么少人能做?原来,这种手术有几个鲜明特点,首先,这类手术多是急诊,随来随做,越是节假日越频繁;其次,手术时间长,无法预估后果,突发情况多;最后,这类手术是在显微镜下纯手工操作,需得体力、毅力、耐力十足的人才能承担。在科室主任的带领下,在卢建国的感染下,该科室的医生们,不断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骨科医院的显微外科技术不断提档升级,在区内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工作中的卢建国是个业务骨干,生活中的卢建国是个“不着家”的人。十年多来,卢建国骑着他的电动车,往返于骨科医院和家之间,无论刮风下雨,深夜凌晨还是节假日,只要接到电话就马上出发。同为医护人员的妻子梁小韵从不抱怨,对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注意安全”。为此,卢建国也满心愧疚,妻子辞掉工作一人带两个孩子,最小的才1岁多,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医院,很少能顾得上家里。此外,身为贵港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的他,还在百忙之中隔三差五自愿到医院附近的西江颐养院去看望老人,给他们测量血压、检查身体、指导饮食及健康锻炼等等,真正用实际行动去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他可是我们医院不可多得的人才,医德上主动服务关心病人,为病人着想;业务上勤奋好学,就连他去进修的医院的老师们都对他赞赏有加;在学术研究上,也是颇有建树。”该院主任医师杨庆达这样评价卢建国。
新闻推荐
贵港市覃塘区五里镇东流小学张芬华在小学高年级中,词汇量多了,字词的音、形、义难度加大了,有些字词已经不能...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