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塘区:六千农民在“双高”基地就业增收
覃塘讯近日,在覃塘区樟木镇种蔗老板谭宏强的“双高”(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里,村民正在忙着砍伐甘蔗。务工农民韦珍英告诉记者,她在基地管护甘蔗,去年摘掉了贫困帽,“基地不仅让我有工做,还圆了我脱贫梦”。
她的话,道出了覃塘区众多在“双高”糖料蔗基地务工农民的心声。目前,该区累计有6330名农民在该区8.4万亩“双高”糖料蔗基地上砍蔗拉蔗,实现了就业增收梦。
农民就近就业增收
经济效益看好,社会效益显著。这是当地群众对种植“双高”糖料蔗的评价。
笔者了解到,韦珍英的丈夫长年患病,2个孩子在读书,多年来她只能在家种田为生,生活贫困。2018年,她把4.2亩耕地租给老板种蔗后,提前获得租金3800元;到基地管理甘蔗,每日工资收入90元;加上其它收入,去年全家人均收入达到脱贫标准。
“双高”糖料蔗基地机械化水平较高,成为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大幅增收、加速脱贫的平台。樟木镇欣盛公司“双高”糖料蔗基地拖拉机驾驶员黄新明说,他考证后,2018年初到基地打工,一年有7.1万元收入,不仅满足全家6口人的开支,去年底还脱贫摘帽。
欣盛公司总经理韦云锋介绍,2018年,该公司“双高”糖料蔗基地使用22台培土机、收割机、抓蔗机等农业机械,长期聘用当地20名驾驶员运肥拉料、施肥培土、喷药除虫,全年支付工资人均6万元。
在家门口就业能大幅减少生活费支出,提高工资含金量。“以前在广东打工,我们夫妻月工资共8000元,房租及生活费用5000元左右。而在本地打工,每月生活费1000多元就足够了,剩余的几千元可以全部存进银行。”黄新明说。
就近就业还能照顾家庭,享受天伦之乐。“我在蔗地打工,8小时之外种田、种菜、养鸡,照料生活无法自理的父母,接送小孩上小学,不仅获得双倍收入,还享受到天伦之乐。”覃塘街道甘碑村村民谢兰芬说,她对现在的生活十分满意。
加快土地流转集中供地
覃塘区是贵港市最大的糖料蔗生产基地,但由于蔗种退化,田地日益贫瘠,甘蔗产业逐渐萎缩。6年前,广西出台扶持和鼓励高产高糖甘蔗方案,给该区甘蔗规模化、高质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地迅速掀起糖业二次创业热潮。
要规模化发展,就要成片流转农民土地。对此,覃塘区“双高”办副主任、糖业发展局局长覃伟敏体会颇深:2013年冬,为流转樟木镇显滕片农民土地,由区、镇、村工作人员组成的工作队,每天早、中、晚深入各家各户反复宣传发动,与农民细算土地收入和肥料、农药支出账,同他们一起丈量土地、调结土地边界纠纷,逐家逐户进行土地确认、签字。
“土地流转最困难的环节就是流转后,因机耕路、水利建设占用少部分田地,农民因此有‘以后拿不回原土地耕作田亩数量’的疑虑。我就反复宣传土地流转是小块并大块、荒地变田园的好事,肯定有多出的零余土地,并承诺以后一定给回群众流转出的土地田亩数。群众终于放心了,2个多月就流转土地5000亩。”显滕村支书韦善明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示范点的成功,增强了该区群众流转土地的信心。2014年,覃塘区流转甘蔗种植用地4个片区9900亩,2015年增至11个片区3.7万亩,2016年和2017年共增加了41个片区2.7万亩,到了2018年初共有95个片区8.4万亩。
鼓励民间资本向基地流动
农民流转土地后,覃塘区全面落实广西“双高”糖料蔗生产扶持政策,结合该区土地整治整县推进项目,及时进行土地整治、水利建设以及全程机械化的打造。至2018年底,前3年流转的56个片区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部通过验收,总计完成投资1.5亿元;合计实施土地平整5.5万亩,新建排水沟58.1公里,硬化水泥路面41.7公里,新建泥石道路206.7公里。至今年2月底,2018年流转的37个片区的农田设施建设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完成投资1750万元,农田基础设施水平得以大幅度提升。
在进行土地流转、土地平整的同时,该区大力宣传当地良好的耕种环境和制糖企业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金向“双高”基地流动。
谭宏强介绍,他耳闻目睹了政府发展“双高”甘蔗的决心和当地优良的耕作条件,加上本地制糖企业对连片种植糖料蔗有奖励,他2015至2018年共投资300多万元建成“双高”糖料蔗基地1200多亩。
在当地政府的鼓励扶持下,2014年以来,相继有93名老板总计投资2.1亿元,在覃塘区各乡镇建立95个“双高”糖料蔗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普通蔗相比,该区“双高”糖料蔗基地亩均增产2吨、增收1040元。
(覃伟谭茜廖毅)
新闻推荐
融媒体记者罗炼新贵港,因自古以来遍种荷花,花香四溢,又有“荷城”之称。这个有着两千两百多年历史的古郡新城,通过解放思想,优...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