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来规矩 “会”解难题 港北区健全行政村“一约四会”制度见闻

广西日报 2019-01-30 08:12 大字

港北区根竹镇新民村全貌。本文图片由 陆宏夏/摄 港北区根竹镇新民村村民在阅读“一约四会”。

本报记者唐正芳通讯员陆宏夏

“村里建起了篮球场、舞台、图书室,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大家有空就跳跳舞、打打球、看看书,打牌赌博现象少了,邻里互助氛围浓了。”1月26日,说起村里的新变化,贵港市港北区根竹镇新民村村民韦巨荣高兴地聊了起来,村民养老保障、医疗保障正不断完善,日子越过越好。

新年伊始,行走在港北区乡村,只见村容整洁,民风淳朴,百姓干劲十足,处处感受到文明新风扑面而来。这可喜的新气象缘于该区大力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建立健全行政村“一约四会”制度,倡导文明新风。

港北区委宣传部部长吴华勇介绍,“一约四会”即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的简称,是一项改变陈规陋习、推进乡村移风易俗、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村民自治制度。“目前辖区8个镇(街道)102个行政村均建立健全了该制度,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它既可遏制农村奢靡之风,又可培育良好的家风、乡风、民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生根。

每逢春节临近,村里宴席倍增。前不久,武乐镇江城村李家就办了一场简单而不失热闹的婚礼。参加婚礼的村民李运朝说,村里建立“一约四会”后,村民不再碍于面子大操大办,既省心又省事,还带来了新风气。“一桌10个菜,吃不完的,村民都自觉打包带走,不浪费。”

“一约四会”不仅遏制了吃喝之风,还使乡村文明发生根本性变化。在港北区城乡各地,移风易俗成为群众行动自觉,处处呈现风尚美、风俗美、风气美的文明新气象。

走进大圩镇新建村石坑屯,只见楼房林立、院落整洁,一派和谐的景象。新建村主任梁美姣说,屯里群众团结和睦,红白喜事互相往来,形成了传统。理事会里各姓都有代表,平时出现什么问题、矛盾,“四会”会及时通过座谈、协商等形式有效调解,当地从未发生恶性刑事案件,也没有黄赌毒等现象。“我们还成立基金会,每月都给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养老金150元,逢年过节还发猪肉给老人。哪家有小孩考上大学,哪家有困难需要救助,基金会都会进行扶持。”

根竹镇新民村逢容屯作为贵港市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目前已完成村屯道路硬化,以及屯级路灯、广告宣传牌制作安装,屯里干净卫生,新农村文明氛围浓厚。该村还大力发展优质稻种植、养猪、养鸡等脱贫产业,2017年实现脱贫摘帽。

港城街道樟村以打造“幸福樟村”为目标,加快推进产业兴旺、乡村治理、生态乡村、乡风文明。2018年建成党群政务服务综合中心,为村民提供矛盾纠纷调解、困难救助和行政审批办理等“一站式”服务。同时,通过建立“一约四会”,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该村荣获“广西村民自治模范村”“自治区级生态村”“贵港市文明村”等称号。樟村支书黄国健说:“这几年,产业发展起来后,村民收入提高、村风文明、治安变好、环境变美。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3年的7000元提高到2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254元,生活更有奔头了。”

“一约四会”推进了乡风文明建设,也成风化人。武乐镇胜岭村新塘屯村民冯保英,十五年如一日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担起家庭责任,供养小孩至大学毕业,并悉心照料瘫痪卧床的公公婆婆和身为五保户的大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美德,不仅感动了家人,更感动了邻里。冯保英也因此获得了2018年度贵港市“百孝之子”称号。村民董宝英说,村民都向她学习,孝老爱幼,互帮互助。

新风吹遍乡野,为港北区乡村振兴铸好文化魂。2018年,港北区建成文明镇1个、文明村(社区)23个、星级文明户126户;涌现了“百孝之子”冯保英、“最美家庭”李舒军和郑依伶等一批先进人物。

新闻推荐

港北区加快科学发展赶超跨越步伐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指标增幅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本报讯(记者张智荣通讯员陆宏夏黄银梨)2018年,港北区按照市委“13446”工作思路和区委“1551”工作主线,聚焦“五个...

贵港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贵港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