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城街道发展特色产业成效显著

贵港日报 2019-01-28 10:55 大字

本报讯(记者易舟芹通讯员黎建辉)自2018年以来,港北区贵城街道针对5个涉农社区耕地面积少的实际,主动顺应农业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三农”工作健康发展、农民增收。2018年,该街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17元,同比增6.3%,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针对涉农社区耕地面积少、劳动力过剩的实际,该街道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大力推进三合市场、安居市场等农贸市场产业链发展,并辐射城乡周边群众进入市场经营。街道5个涉农社区转移安置了200多名农民进入市场经营农产品。此外,结合社区实际,大力挖掘、培育和壮大特色经济,如在南平新创办科达检测有限公司、震塘建立运输等小型企业2家,三合社区建立蔬菜、农产品交易、花鸟市场3个,形成了“一社一品,一品兴一社”的小产业、大群体发展格局,促进了农业生产经营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生产竞争力,力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该街道完善创新创业服务和政策扶持体系,通过帮策划、帮信息、帮资金,引导农民从实际出发,选准创业门路,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加快农业创新发展步伐,大力发展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产业品牌。如小江社区农民李春富、梁伦基创办了农业机械化专卖店、大型水泥预制厂,安置居民40人进厂务工,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发展。

做大第三产业,构建商业新网点。该街道依托区位优势,通过“互联网+商业+服务”等形式,打造和重构港福时代广场、步步高商业广场、建设路地下商业街等一批新的商住商业网点,带动区域经济融合发展。2018年,新增法人单位1074家,全街道第三产业税收达1.86亿元,居民人均增加收入150元。

强化就业培训,突出发展劳务经济。该街道每年选派50名居民到企业或技术学校培训,聘请经济专家和营商技术人员,定期到社区开展创新创业知识讲座。同时,大力推广“企业+培训+安置”模式,拓展居民就业渠道,依托新兴产业技术资源优势,积极与赛尔康(贵港)有限公司、爱玛车业(贵港)有限公司等企业挂靠,开展委培与安置或领订单回家加工模式,实现居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目前,已安置签约254名居民进厂务工或领订单回家加工,每人月收入达1500至3500元,提高了居民增收能力。

新闻推荐

覃塘区扫黑除恶有成效

本报讯(记者唐念)去年以来,覃塘区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该区公安机关共立案侦查涉黑恶案件15起,破15起,抓获涉黑恶...

贵港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贵港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