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居门中称为“闰”

贵港日报 2018-10-30 10:37 大字

贵港宣传公众号贵港新闻网公众号徐强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同学们好,欢迎收听《说文解字》。刚才我们朗读的,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中,关于少年闰土的一段描写。这篇作品,后来编入了他的短篇小说集《呐喊》里面。

少年闰土性格开朗阳光,热情友善,充满活力,可是当他长大以后,人到中年,却完全变了一副模样,说话诚惶诚恐,总是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脸上刻满了岁月的沧桑,整个人像是一个木偶人。

鲁迅先生在小说中,通过“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鲜明对比,深刻地反映了残酷的社会生存环境对人性的扭曲,以及对人际关系,或者说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的撕裂。小说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悯之情。鲁迅先生希望通过他的作品,可以唤醒人们的抗争意识,激励人们为了摆脱身上的重重枷锁,过上幸福美满的“新的生活”而努力拼搏。“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是小说《故乡》的结尾,也是催人奋进的号角。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字,就是《千字文》中的“闰”字。闰,rùn。

篆书的“闰”字,属于会意字,由“门”字和“王”字组成,意思是“王在门中”。为什么这么写呢?我们来看东汉语言学家许慎《说文解字》中的一段话:

“闰,余分之月,五岁再闰。告朔之礼,天子居宗庙,闰月居门中。从王在门中。《周礼》曰:‘闰月,王居门中,终月也。’”

我们要读懂这段话,需要理解几个概念。首先是闰月和闰年。大家知道,在古代,我国采用的是农历纪年的办法,把一年分为354天或者355天,而事实上,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个回归年的时间,大约是365天5时48分46秒。这样一来,农历的一年,和地球公转的一年,这两者之间就存在着一个时间差。这些相差的、多余出来的时间,每隔几年就会累积够一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许慎所说的“余分之月”。我们把这个“余分之月”加在某一年里面,称为“闰月”。有闰月的年份,也就是有13个月的年份,叫做“闰年”。所谓“五岁再闰”,意思就是在5年里面加两个闰月。

根据古代的礼制,农历每月初一,也就是“朔日”,天子和诸侯都要在宗庙举行听政的仪式。这个仪式,称为“告朔之礼”。宗庙里面有12间房子,一个月用一间房子,刚好够一年。但是闰月是多余出来的一个月,没有房子用了,因此只能在宗庙正室的大门举行“告朔之礼”。周朝规定,每逢闰月,天子都要在宗庙正室门中居住一个月,这就是“闰”字由“门”字和“王”字组成的来历。

“闰”的本义,指历法纪年中多余出来的闰月。由于闰月是多余出来的,“闰”又引申指副的、偏的,和“正”相对。比如古人编书,有“正闰”之分,“正”指书的主体部分,“闰”指书的次要部分。在权力的更替中,“正”是正统的、合法的,“闰”则是非正统的、不具备合法性的。

此外,“闰”还引申指多余的事情。比如北宋诗人陈师道的诗句:“人生如此耳,文字已其闰。”大概意思是说,人生不过如此,不必再浪费多余的笔墨了。

好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聊到这儿,感谢大家收听,我们下一期再见。

(讲课音频请登录贵港新闻网收听)

新闻推荐

覃塘区检察院全力推动检察工作新发展

覃塘讯近年来,覃塘区人民检察院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以检察文化建设为抓手,以发展检察事业为工作主线,强力推进文化...

贵港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贵港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