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人帮我 今朝我帮人 覃塘区黄练镇残疾人黄丽芬脱贫记
本报记者唐正芳通讯员覃伟
7月29日,记者来到贵港市覃塘区石山深处黄练镇姚岭村黄丽芬的家,见到拔地而起的小洋楼,室内干净整洁、宽敞明亮。40多岁的黄丽芬迎上来,紫铜色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黄丽芬出生6个月时就患上小儿麻痹症,行走不便。结婚后因生两个女孩而被夫家抛弃。她擦干眼泪,倔强地在村旁垒起二间泥坯房,以打老鼠、挖竹笋、捡田螺换来一家三口的基本生活保障。
看着黄丽芬家昏暗潮湿的土坯房,本屯村民梁进新再三动员她建房,并赊销1.7万块青砖给她;黄进海等邻村老板纷纷赊给她钢筋、水泥、沙石、猪肉等;12个亲邻帮她拌料、砌砖、盖房,没有人肯要一分工钱。1996年,黄丽芬住进了三居室的新房。
梁进新的砖钱10年后才还清。“看着她家住得那么差,能帮就帮一点吧。”现已担任村委会主任的梁进新说。
女儿要读书了,学费从哪里来?2005年起,在邻居启发下,黄丽芬开始种桑养蚕。每天10个小时以上的劳作,对手脚不便的黄丽芬来说十分困难。每天凌晨4时左右起床,喂蚕后匆匆去邻村照料母亲,中午又赶回来喂蚕,经常忙到夜半三更。她指着头上、手上、脚上的伤疤说:“不知道摔了多少跤,但一想到孩子就硬撑了过来。”
从2007年开始,当地全面实施国家教育帮扶政策。“没有国家的扶助,单靠我种几亩桑养几张蚕,不可能送她们读大学。”黄丽芬说。
2015年,黄丽芬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全家列入低保户,每年共得低保金8340元;获5万元小额信贷安装了光伏发电设备,每年增收2000元。2017年底,全家人均纯收入达9057.3元,摘掉了穷帽。女儿考上大学后花费也少了些,她便拿出所有积蓄装修毛坯房,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新生活。
政府的补贴、邻居的帮忙,黄丽芬一直牢记在心,她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来感恩。2009年,邻居谢爱文夫妇生下一男孩,因妻子重度残疾,孩子无人照顾。她义无反顾地将孩子带回来:赊销奶粉一口一口喂养,每天背着孩子忙里忙外,稍大一点,送他到幼儿园、小学读书。现在孩子读小学四年级了,吃住都在她家里。她还手把手教谢爱文种桑养蚕技术,如今谢爱文家生活日益好转,去年还建了4间混砖楼房。
邻居谢文海夫妻长期在海南省打工,收入不多。在黄丽芬的动员下,今年种了10多亩桑园,现在每月蚕茧收入超6000元。谢文海逢人就说:“收入比打工强很多,还可以在家赡养父母、照料子女,真心感谢黄丽芬。”在黄丽芬的言传身教下,目前姚岭村谢家屯110户家庭,种桑养蚕率达98%,养蚕户年户均纯收入2万元以上。
黄丽芬的善良有目共睹。“凡村里有公益活动,黄丽芬都带头参与。学校周边道路绿化,她捐了1250元;村水泥路建设,她又捐了1000元。”梁进新说。
新闻推荐
让城市“血管”不“添堵” ——记贵港市公用处清淤队队长邓深海
7月24日上午的一场大雨,贵港市区的几个地方又积水了。城市公用事业管理处(简称“公用处”)清淤队队长邓深海接到通知后,紧急...
贵港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贵港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