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字起源于农业

贵港日报 2018-07-12 10:47 大字

贵港宣传公众号贵港日报公众号徐强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同学们好,欢迎收听《说文解字》。今天我们学习的字,是《千字文》中的“辰”字。辰,chén。

在甲骨文里,“辰”属于象形字,但至于像什么呢,文字专家们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有学者认为,“辰”的左边像一把石制的锄头,右边则像一只手,“辰”的本义,指手拿锄头,日出而作。

也有学者认为,“辰”像是用手挖出潜伏在地下、蜷曲着身体、有环状皱纹的虫子。这与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有关。仲春时节,大地回暖,春雷响起,经过一个冬天休眠的动物们被惊醒了,这就是“惊蛰”。我国古代先民十分重视惊蛰这个节气,把它看作是春耕开始的日子。唐代诗人韦应物在《观田家》中写道:“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说的就是惊蛰到来,农耕开始。聪明的文字发明者观察到了“春雷惊百虫”这个有趣的自然现象,于是创造了“辰”字,表示惊蛰来时,农田里苏醒过来的虫子蠢蠢欲动的情形。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辰”像是一个人手里拿着大贝壳的样子。上古时代,人们以大贝壳作为农具。“辰”的本义,指大贝壳。

尽管研究者各有各的看法,各有各的解释,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就是“辰”字与农业有关。所以我们看繁体的“農”字,下边就有一个部首“辰”。

在农耕文明时代,科技不发达,农业生产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庄稼收成好不好,取决于气象、气候条件好不好。而气象、气候的形成与变化,是和太阳、地球、月亮、星星等天体的运行密切相关的,由此,“辰”引申指星辰。先秦史书《左传》里说:“天有三辰,地有五行。”文中的“三辰”,指日、月、星,“五行”,指水、火、木、金、土。

我国古代先民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间段,称为“十二时辰”,每一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由此,“辰”又引申指时刻、日子、时间、光阴。比如时辰、诞辰、寿辰、吉日良辰,等等,这里的“辰”,就是时间概念。当然,在十二时辰里边,“辰”又专指“辰时”,就是早上7点到9点。

同学们都过过生日,当然也听说过十二生肖。我们已经知道,古人把一天分为十二时辰,分别是: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和亥时。为了方便记忆,古人又把每个时辰和十二生肖中的动物对应起来,用某个动物作为某个时辰的代表,以加深印象。比如,子时指深夜11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在这个时间段里,老鼠最活跃,所以,子时就和老鼠联系在一起了。以此类推,十二时辰和十二生肖对应,分别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和亥猪。

好的,关于“辰”字,我们就聊到这儿,感谢大家的收听,下期再见。(讲课音频请扫码关注贵港宣传、贵港日报微信公众号)

新闻推荐

贵港保险行业协会开展2018年公众开放日活动

本报讯(记者谢海兵)7月4日,贵港保险行业协会开展2018年贵港保险业“7.8”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了客户代表及社会监督...

贵港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贵港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