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传统纸质红包离不开的年味

贵港日报 2018-02-10 12:13 大字

本报讯(记者覃光英)红包文化由来已久,每年春节来临,家中的长辈都会将钱用纸质红包装好,赠与老人或小孩,祝他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近年来,电子红包异军突起,不少人都喜欢拿着手机抢个不停,那么传统红包是否已经遭到冷落?2月7日,记者上街采访,发现纸质红包依然赢得市民青睐。

当日上午,记者走访了贵港市安居市场和石羊塘市场,发现不少市民在购买年货之余,会顺手购买一些小红包。记者在现场看到,市面上的纸质红包款式很多,大都印有“福”“贺”“恭喜发财”“大吉大利”“吉祥如意”“新年快乐”等祝福语,这些红包大多论包卖,外面用塑料封皮包装,数量从10个到25个不等,价格按照红包的精美程度和数量,从1元至8元不等。

在安居市场,市民张阿姨在一个摊点前挑选了好一会,才决定购买4盒不同款式的红包。她说,新年走亲串友,少不了给晚辈们红包,所以挑选的红包都是以卡通人物和传统福娃形象为主。当记者询问对QQ红包或者微信红包的看法时,张阿姨说,她也有QQ和微信,但是对于抢红包不感兴趣,对于过年给压岁钱的习俗,还是用纸质红包更有年味。对此,她在前两天就去银行兑换了一些新钞票,准备在除夕夜给孙辈们送上压岁钱。

记者在多个摊点观察发现,购买红包者以中年和老年市民居多。石羊塘市场附近一家百货店店主农女士向记者介绍,她在去年12月就批发了大量的红包用于销售,以3元1盒和5元1盒的品种最为畅销。

市民廖先生说,过年给孩子们压岁钱,“红包+钱币”的模式是不可或缺的,虽然电子红包兴起,但多数是在朋友或同事群中进行的。而对于给老人、孩子的压岁钱,传统红包中所包含的意义是电子红包不可代替的。

新闻推荐

樟木镇325万元完善村级服务设施

覃塘讯2月1日,覃塘区樟木镇元金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落成,进一步提升了公共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振兴乡村打好坚实服务基础。樟木镇党委、政府把提升村级公共服务水平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

贵港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贵港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