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社会教育的“阳光加油站” 贵港市荷城青少年服务中心实务散记

贵港日报 2018-01-25 10:06 大字

本报记者 张日芳

1月18日晚举行的贵港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年会上,来自港北区博学经典学校的“小候鸟合唱团”献唱《小草》、《歌声与微笑》后,全场赞叹。次日,该校陆校长给贵港市荷城青少年服务中心送来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关爱留守儿童,弘扬大爱精神”,以表谢意。

几个月前,贵港市荷城青少年服务中心承办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在大部分学生均为留守儿童的港北区博学经典学校组建了“小候鸟合唱团”,此后每个周末都派出社工与这些“小候鸟”们一起度过。他们训练合唱或做手工,非常开心。经过几次舞台展示,孩子们信心倍增,原来的“胆小鬼”也有气场了。陆校长说:“留守儿童需要学校和家庭以外更多的社会教育和关爱,社会工作者的到来让我们的学生更自信,更欢乐。”

去年3月成立的贵港市荷城青少年服务中心,在团市委的指导下整合资源,充分准备,于去年7月17日入驻港南区南江街道办廉石社区,开启贵港市第一个由社会工作者入驻社区开展的暑假夏令营活动,通过招募社区内小学生为夏令营学员,在社区以游戏活动的方式陪他们学习,发现、培养特长等帮助孩子们提高自信,在有趣的游戏中让孩子们释放压力等,进而开展预防校园欺凌教育和宣传禁毒防艾知识。至去年8月30日,他们在廉石社区共开展活动6场。孩子免费享受课外有组织的假期夏令营活动,家长们从惊讶到欣喜,争相为孩子报名。而服务中心突出了服务的针对性,在以帮助少年儿童提高自信为目的的项目中,如报名的有30人,他们会进一步了解孩子个性,选择其中比较内向的孩子提供服务。

“这样真正帮助到了性情孤僻、不爱说话的孩子。”服务中心李柳媚说。小朋友小立(化名),父母不在身边,平时住外公家。外公帮他报名时他不太乐意,但来两节课后便喜欢来了。因为这里有新颖的游戏,有一群新的好伙伴,有人辅导,作业在愉快中写完。他们有更多共同语言,每天高兴地度过,回家时依依不舍。外公曾说他在家只是被动地跟着表姐,没想到参加夏令营后变得阳光起来。“我们有针对性地选择这样的孩子来陪伴,希望通过努力使他们活泼开朗。”李柳媚说。

去年11月23日,荷城青少年服务中心转驻港南区木松岭社区服务。在社区的支持下,他们在社区办公楼二楼设立活动室,为活动室起名“阳光加油站”。记者采访时,发现这个“加油站”有个“倾听箱”。原来,为了解孩子,他们设立这个箱,让小朋友向箱子大胆说出平时不太想说的话。“毕竟是内向的孩子,有小朋友放纸条进去后说‘老师等我们走了你们再打开看\’,很多纸条没有名字,也好,就让他们轻松地说吧。”服务中心冯一梅说。

服务中心社工比较欣慰的是,他们的付出已有点滴成绩。一个多年不见父母、也没有接到过父母电话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好,但在课堂或集体出操时,爱动同学头发、拉别人衣角或推一推别人等。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认为,他常处于“不知所措”状态,便通过小动作来疏散焦虑。为帮助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到学校活动时间就主动陪在他身旁,为他买小玩具和笔记本,在本子上写些激励的话,教他心绪不安时写自己熟悉的字。如此数月,现在这个学生的“多动”迹象明显减少;港南二中学生小瑜,平时拒绝和父亲说话,去年9月中旬由老师引见他们后,经他们与其父子多次沟通,促进父子“破冰”,父亲说小瑜回家有点话说了,其对自己的学习也有了改进,会问父亲一些题目,数学成绩有了进步。

荷城青少年服务中心负责人罗林海说,今年贵港市“两会”召开期间,在团市委的组织下,他们与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在关心青少年成长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成长上形成共识,要对这些孩子们有更贴心的关怀和陪伴,而很多工作需要社会工作者来实践,这是社会教育的新途径。罗林海表示,他们在木松岭社区实施的项目为“阳光加油站”,实质上这个名字已代表了荷城青少年服务中心践行社会工作的核心意义,他们将弘扬奉献、温暖的社工精神,成为社会教育的“阳光加油站”,服务青少,奉献社会。

新闻推荐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访市政协委员覃燕坤

本报记者黄静华“全市‘两会\’让我听到、看到了贵港市这一年取得的显著成就。在新的一年里,我将继续积极投身到民办教育中,为全市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近日,记者采访了市政协委员覃...

贵港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贵港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