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穷根 奔富路 ——港北区推进***纪实
本报记者 唐正芳 通讯员 陆宏夏 周金有
一条条水泥路通村屯,一个个扶贫产业进村屯,贫困村变样了,困难群众谋生本领多了……这是贵港市港北区在“拔穷根摘帽子、找对路挣票子”的扶贫路上砥砺前行取得的可喜变化。
今年以来,港北区大力推进***,打出产业增收、完善基础设施、兜底保障等“组合拳”,不断改善贫困村、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帮助贫困群众拔贫根,奔富路。港北区扶贫办主任黄育全说,今年该区预脱贫3886人,截至目前已有2240人实现“八有一超”。
A 产业扶贫促增收
走进大圩镇东篁村秋葵生产基地,秋葵长势喜人,枝头挂满果实。基地负责人介绍,这里种有秋葵400亩,建成两个冷库,日订单销量约3000公斤,主要销往广州、上海、郑州等地。“招聘村民40多个,每天工资70元,最多时接纳80多个村民务工。”
东篁村产业基础薄弱。自开展***以来,该村先后成立了农氏果蔬种植、春源竹鼠生态养殖、崔氏生态种养等4个专业合作社。该村第一书记符永豪说,有了产业支撑,村民增收路子多了,除获得土地租赁金外,可到合作社打工赚钱,还可加入合作社一起发展产业。“目前以秋葵、竹鼠为村主导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去年有20户脱贫了,今年计划脱贫7户。”
如何尽快让贫困户增收?港北区盘活贫困村资源,激活贫困户致富潜力,将造血与输血结合、自力更生与借助外力结合,为贫困村、贫困户谋好产业脱贫路。庆丰镇都炉村大炉屯李雪航去年在村达锋养鸡合作社的带动下成功摘掉贫困帽子。现在他是合作社股东,又在合作社务工,还在家养了80多只鸡。他说:“一个月工资有3000元。养鸡技术成熟后,我还要扩大养鸡规模,走养殖致富路。”
达锋养鸡专业合作社专门养殖灵山土鸡,年产肉鸡4万只、鸡蛋100万只,年产值约500万元。去年,合作社吸纳了10户贫困户以土地或现金入股参与经营,每年将基地收益的30%作为分红返还贫困户,贫困户还可以在基地务工,已有4户贫困户脱贫。
在发展产业扶贫中,港北区利用当地的家庭农场、合作社、种养大户,让贫困户跟着大户走、大户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实现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群众的目标。同时,通过出台扶持方案,对每个贫困户给予5000元产业扶持资金、对每个贫困村给予50万元的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对带动10户以上贫困户发展的经营主体给予5-15万元的奖补资金等保障措施,鼓励贫困户发展产业。该区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6家、专业合作社483家、家庭农场219家。此外,该区构建起“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扶贫格局,并在贫困村建立富硒水稻、百香果、瑶山鸡养殖、中草药、民族工艺品加工等20个特色项目,打造产业扶贫示范基地14个。
B 基础建设补短板
打好脱贫攻坚战,基础设施要先行。港北区查找农村基础设施“短板”,重点推进贫困村道路交通、饮水安全、人居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破除制约贫困村发展的难题,让贫困群众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得到实惠。
港北区奇石乡六马村位于奇石乡达开水库的北面,群山耸立,村道弯曲泥泞,出行很不方便。自开展***以来,该村第一书记和村干部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解决贫困户脱贫的重要工作来抓,已硬化9条村道,目前在建3条村道。除了硬化道路,村里还计划修建水利设施项目、公共服务中心,逐步提升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很多村民陆续返乡发展种养业,目前村里养猪、养鱼、养鸡、养鹅、养牛基地也相继形成。
今年以来,港北区整合交通、移民、水利等项目资金,实施村屯道路建设项目56个,贫困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4个,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4个。同时,对7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工程,让贫困群众住得安全。
今年6月,中里乡陈轩村陈创新住进新房。走进陈创新的新家,三房一厅,家具摆放整齐,地面整洁光亮。陈创新说,这个新房子是政府、邻里乡亲和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资助建成的。“很感谢他们,还得到政府的危房改造补助款,如果没有这些,新房根本无法建起来。”
该区还积极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将移民安置小区定在交通便利、靠近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完善的根竹镇根竹街,既改善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又解决其后续就业及子女入学等问题。安置小区规划建设13栋住房376套。现两栋已完工,40户搬迁入住,37户已领取住房钥匙即将入住。
C 扶智扶业惠群众
最近,港北区大圩镇永福村3岁多的刘朵特别开心,她又有了“妈妈”的爱。刘朵爸爸去世后,妈妈外出打工,刘朵和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了解情况后,永福村第一书记帮刘朵联系了爱心妈妈。有了“妈妈”的关爱,刘朵开朗起来,愿意与小朋友玩耍了。
这是港北区因地、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一个缩影。为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该区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扎实开展教育扶贫、培训扶贫、健康扶贫、就业扶贫等多样化帮扶,让***实在具体。
2015年,陈创新的父亲离开人世,留下11岁的他和9岁的妹妹,还有患二级精神残疾的母亲。全家住在布满青苔的简陋老房子里,生活十分困难。在***识别工作中,陈创新家被评为贫困户,此后,政府每个月都为他家提供400多元的民政低保救助和100元的残疾人补助。另外,在村干部、挂村干部的牵线搭桥下,荷城义工协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纷纷筹款资助他家。目前捐款近5万元,陈创新一家的生活越来越稳定。
为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该区精准实施学生教育资助帮扶计划,春季对1.59万名贫困生发放1043.29万元助学金;同时做好“雨露计划”,资助职业学历教育458人,对344名贫困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为让贫困户看病不再难,该区积极完善贫困人口医疗救助体系,2.35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全部参保,参保率达100%。
港北区还大力推进就业创业扶贫和智力扶贫工作,切实加强贫困群众“治穷病、拔穷根”自助能力。该区对在贵港市工业园区连续稳定就业8个月以上的贫困户劳动力,每人每年给予1000元交通补助;举办4场贫困人员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7863个,1260人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结合贫困人员就业需求,组织定点培训机构定期开展就业培训,已开展5个培训班,对415人进行职业培训,有60名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谢海兵通讯员黄雯琪)今年以来,港北区中里乡把促进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帮扶重点,通过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贫困村集体“造血”功能,推动贫困村和...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