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落实语文课堂教学的朗读技巧

贵港日报 2017-09-19 10:59 大字

覃塘区三里镇中心小学 邓莉

当前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二三学段中对朗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我认为语文教学要注重品味语言,培养语感。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得紧紧围绕着这句话。

一、朗读的首要要求就是学生能够正确无误地朗读课文。

(一)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

首先,教师必须以身作则,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其次,在学生朗读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大声地读,要求学生读的时候不要急,一个一个字地读好,要吐字清楚,不能含在喉咙。

(二)读准字音, 做到语音正确

1.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留意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在笔者从教的乡镇,壮话与粤语涵盖的人口最多。长期以来,方言区学生的方言,成为普通话学习中的最大问题,因此教师要适时纠正学生朗读过程中所犯的错误。

2.在朗读教学时,教师要经常加以辨析和指导轻声。轻声是普通话语音的一个重要特点,南方方言区的人掌握起来不太容易。但正因为普通话存在着轻声,才使普通话更富于表现力。如小学阶段会出现的“太阳”、“玻璃”、“玫瑰”等这些轻声词语就要要求学生读准,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字的读音规律。

3.多音字。多音字的读音就要求学生要看词语的组合,来辨别它的正确读音,这方面教师可在课文讲解中加强,使学生知道这些字在不同组词下的不同读音。

(三)语句完整,句读清楚

语句完整就要求不读破句,不丢字、不倒字、不添字。另一方面,句读清楚是再现作品的基础。这也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朗读前先要让学生理解课文,不能在该停的地方不停,不该停的地方却停。

二、朗读贵在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理解文章、把握基调——以声传情、再现文章

(一) 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一定的朗读技巧

朗读之所以会那么美,就是因为文字的组合发音会给人一种抑扬顿挫之美。在教学中,多让学生感知语言,教师多引导学生,文章中哪些地方该停顿(/)、升调(↑)、降调(↓)、快速(→)、慢速(…)、重音(▲)、轻音(△)等。

(二)理解文章、把握基调

1. 引导学生同文本对话,同作者对话

这方面也需要教师在分析课文的时候,分析课文所蕴含的是什么感情,作者想要传达的又是什么感情。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惊弓之鸟》蕴含的就是作者的敬佩之情,学生只有自己把自己融入其中, 才会用声音传达出 。

2.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进行想象

学生对于有些感情的理解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如学习《 泊船瓜洲 》《秋思》《长相思》这些诗,体会作者独自一人漂泊在外, 他在想什么呢?把自己融入其中 静静体会,再加上老师的引导,让学生想象、体会,只有学生体会了,学生才会读出感情,读出作者当时的惆怅。

语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教会他们掌握这个工具, 更要重视其所负载的深厚的文化内涵,也就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点。一篇课文,当学生以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用富有节奏感的语言,声情并茂地朗诵表演去展现它的艺术魅力。而朗诵者,以独特的嗓音和浓郁的情感赋予了文章鲜活的生命和丰富的内涵。

新闻推荐

覃塘区检查学校食堂及周边食品经营安全

覃塘讯新学期伊始,为保障广大师生“舌尖上”的安全,覃塘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集中力量开展秋季期开学前后校园食堂及周边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检查工作。该局督促各类学校落实食品安全...

贵港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贵港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