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养猪有方奔小康
本报记者陈伟玲
“今年已经出栏肉猪100多头了。”桂平市油麻镇上运村贫困户杨满光一脸喜悦地对记者说,“这两年养猪得钱!”
杨满光今年53岁。2015年精准识别时,他的几个孩子都在读书,家庭收入微薄、生活困难,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人穷志不穷,勤劳的他决定通过双手致富。
2016年,他买进几头母猪,开始探索养猪,同年就增收脱贫。2017年,他积极参加当地政府免费举办的养猪技术培训班,学习更多养殖技术,并加以总结出新,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养殖方法。他的养殖规模也从几头母猪扩大到如今的存栏量500多头,养殖场地从一两个猪圈扩大到300多亩。
“一是自繁自养,隔绝自家猪与外来猪的接触;二是亲力亲为,卫生消毒工作做到位。”杨满光说,“我的养殖场一直是我们夫妻俩自己做,内围外围每天都消毒。特别是猪圈一定要保持干净通风。”在杨满光的养殖场,外来访客未经严格消毒是不允许进入的。
2019年,非洲猪瘟流行期间,杨满光对自己和妻子也有严格的要求,从来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外出回家后也要先换洗衣服、消毒后才进入养殖场。为了让猪保持健康,他还采集金银花等中草药材加入饲料中给猪喂食。
精心的防护、细致的管理,杨满光获得回报。当非洲猪瘟肆虐、许多养猪场惨不忍睹时,杨满光的生猪却毫发无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如今,他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家里盖起了舒适的楼房,添了新家具,过上了小康的幸福生活。
新闻推荐
■走产业基地看扶贫成效本报记者唐正芳通讯员徐智坚一堆堆药材、一车车搬运……在贵港市港南区东津镇万垌村的德泉中药材...
桂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