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并快乐着

贵港日报 2020-06-03 23:51 大字
卢珍

从2016年3月起,我成为一名光荣的帮扶人,帮扶对象是桂平市麻垌镇义塘村的五户贫困户,他们分布在村委会的两个不同方向。每次下乡入户,一般先到村委会,看看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事情,然后就走访贫困户。我从一个方向的最远一户走到另一个方向的最远那户,至少要四十分钟。每一次下去,心里都想:又得一次乡村一日游!这样心里才感觉没有那么累。

“我也想去读书!”

2016年3月29日,我第一次到贫困户杨时华家里,杨时华不在家,但他的爱人(后来我们都叫她“亚芬”)在,一个面黄瘦弱的中年农妇,我跟她拉起了家常,从中了解一些实际情况。不知不觉周围的村民都来看热闹,这时我突然发现一个十多岁的男孩也在人群中,凭直觉:他应该是读初中的学生,今天是星期二,为什么他不在学校呢?于是我就问:“他是谁?”亚芬极不好意思地回答:“是我的小儿子,我都不知道他什么时候玩回来了。”我的注意力马上转移到他身上“你为什么不上学?原来在哪个学校读?”

通过慢慢了解才知道,他叫杨开锐,去年刚上初中,在麻垌一中读七年级,读了一个多学期,因为厌学,听不懂,不想学,不愿返学校了。我慢慢跟他谈心、谈生活、谈理想、谈出路……最后,他终于答应愿意重返学校学习,他妈妈在一旁听,也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因为她劝过很多次,都没有办法劝得他返学校,心都操碎了。围观的村民一下子就议论开来“有文化的人说话就是不同!”“他们真有福气,遇到好人了!”“这女人真心帮助人!”……

经过我的不断鼓励,2018年6月杨开锐完成了初中学习,顺利毕业。后来,我到义塘村,很多村民看见我就开玩笑说“我也想读书!”我也很高兴地回答“好呀,想去哪里读?”大家都哈哈笑起来,我们成了朋友。

“我们家遇到贵人了!”

2017年10月23日中午,我的电话突然响起,一看显示“杨时金”,这是我帮扶的一户贫困户,赶紧接听,原来今天是他老婆出院,但他没有带红本,不能确认是贫困户,住院费用不能按贫困户的报销政策结算。我一边安慰他,一边到车上找红本,并马上送到桂平市人民医院帮他办理出院结算,然后开车送他们回家。

到了村里,村民发现有小车来,都好奇的探头看看,发现是杨时金夫妇坐小车回家,便大声喊“不得了啦,杨时金两公婆坐小车回来了!”一时间,周围的人都到他家看热闹去,看见我一个女司机,很多人都认得“是他们家的帮扶人!”“好人啊!”“我们家没有这个福分!”杨时金更激动了“我老婆住院半个月了,今天是卢珍帮我们办理出院,才得回家。”他越说越激动,“其实,她一直在帮助我们,我们家的孩子读书没钱,她帮搞贷款、申请雨露计划、学校助学金等等,反正我们有困难,找她就能解决。我们家遇到贵人了!”

村民友善的目光,一下子都投向了我,我笑着说:“我没有那么大的本事,我只是按照政策,尽量争取,帮助你们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政策和关怀!”一阵掌声把我弄得不好意思了。

“她比我的女儿还好!”

2018年12月22日,不知道是第几次到贫困户的家中,但今天不一样。一路走到韦文军家门口,门关着,叫也没有人应,以为都没有人在家,再绕到老人房间的窗下问:“婆婆在家吗?”一个非常微弱的声音应答:“谁呀?”我听出来是婆婆(韦文军的妈妈)的声音,我马上转回大门口,打开没有上锁的大门,找到老人,看见她喘着粗气,脸红脖子粗,还上气不接下气,睁大眼睛、张开嘴巴,说话不清楚,只有她自己一个人在家。

我马上给她的儿子打电话,但他在平南打工,不能马上回到。再给她老伴打电话,他说在麻垌镇上赶圩。周围村民都不在家,我安慰婆婆,我会送她去医院,但现在要求她顶住,给她喝水,稳定一下,我就跑去开车,扶她上车,直奔麻垌镇卫生院。找到医生诊治,然后联系她老伴,让他到医院照顾她。等待的时候,我帮她办理住院手续、交钱。医生见我忙前忙后,安慰婆婆说:“没事,幸好你女儿及时送来。”婆婆眨了眨眼,有气无力地说:“她不是我的女儿,是我们家的帮扶人,但她比我的女儿还好!”这么一说,连旁边的病号都抬起头来看。一会,她老伴来了,我交代清楚注意事项,安慰几句老人,才离开。

在扶贫道路上,我尽我所能,尽量从贫困户的角度着想,能帮就多帮点,多与他们沟通,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希望,鼓励他们努力工作,才能尽快脱贫。我帮扶的五户贫困户2017年已经有四户脱贫,还有一户是残疾低保户,在2018年也脱贫了。

扶贫攻坚期间,我一如既往按要求当好帮扶人,把党和政府的政策宣传好,做贫困户的知心人,为他们早日脱贫且不返贫做出应有的贡献。

新闻推荐

贵港市领导到桂平市开展“六一”儿童节慰问活动

本报讯(首席记者陈榕玲)5月28日下午,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市委副书记胡晶波到桂平市开展“六一”儿童...

桂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