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我们一口吃的,就不会饿着你们”

贵港日报 2020-03-28 11:58 大字

本报记者陈伟玲

“我们有个温暖的大家庭。”近日,桂平市江口镇六宝村李华文对记者说,他父亲去世后,母亲外出打工失去音讯,可他姐弟四人却生活在一个温暖有爱的大家庭里。

这是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这个大家庭里,有11个成员:74岁的奶奶覃洁芳、42岁的叔叔李文武、40岁的婶婶蔡小敏及其四个孩子,还有李华文四姐弟。在这个大家庭里,李文武和蔡小敏视华文姐弟如己出;在这个大家庭里,虽然奶奶年迈体弱、婶婶患高血压和糖尿病需要常年吃药,八个孩子正在读书,只有李文武一个正常的劳动力,但全家人团结乐观,勤劳拼搏,用爱共筑和谐大家庭。

“叔叔婶婶养你们。有我们一口吃的,就不会饿着你们。”想起叔叔李文武跟他们姐弟几人说的话,李华文仍感动得热泪盈眶。

李华文今年16岁,大姐读高中,他和二姐、弟弟读初中。他们的爸爸李文金2011年因心脏病过世,母亲2013年离家后再没回来。

李文金生病时,李华文和两个姐姐都在物质和精神上帮助他,李文武更是在医院照顾大哥。李文金去世前一天晚上,兄弟俩还促膝长谈,李文金把自己赊的肥料钱和跟邻居借的债务一一告诉李文武。李文武看着大哥精神还好,就安慰他:“有弟弟在,你放心!债务会帮你处理好。小孩也会照顾好。你好好休息、安心养病。”

回忆起当晚的情景,李文武泣不成声。他说,大哥才44岁,本以为是他宽厚老实不放心,不曾想竟是在交代后事。

为了帮大嫂减轻负担,大哥一住院,李文武和蔡小敏就把大嫂和四个侄儿叫到自己家来一起开饭。

料理完大哥的后事,李文武拿出1800元帮大哥把生前欠下的债务还清,他们家和大嫂一家依旧搭伙过日子。蔡小敏说:“大嫂一人带四个孩子,太苦了,我们一定要帮她撑过去。”可撑不下去的是大嫂。2013年,她把4个孩子托付给李文武和蔡小敏,外去打工后再也没回过李家。从此,李华文姐弟四人就一直跟着叔叔婶婶生活。

李文武和蔡小敏生育有四个孩子,最大的今年16岁,最小的还在读幼儿园。大嫂离家后,一下子要养八个孩子、一个老人,夫妻俩压力之大前所未有。二人勤勤恳恳、起早贪黑,耕田种地,还抽空外出做建筑工维持生活,虽然忙碌却从未疏忽对孩子们的照顾。

有一次李华文大姐李婷婷在外受了委屈,跑回家跟李文武哭诉:“别人说我们是没人要的孩子。”

李文武一听,怒了:“谁说的?!你跟他们说,叔叔婶婶要你们,叔叔婶婶养你们,有我们一口吃的,就不会饿着你们。叔叔婶婶的家永远是你们的家。”叔叔的话就像握在手里的尚方宝剑让李华文姐弟感到安全,他们从此再也不理外人的闲言碎语。

“我小时候,只要婶婶回家早,都是她帮我们洗澡洗衣服的。”李华文二姐李伟妮说,叔叔婶婶待他们如亲生的一样,不管什么东西,八个小孩总是一人一份。

李文武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母亲覃洁芳因血管瘤动过手术,现在每月都要1200元医药费,妻子蔡小敏2014年患上高血压和糖尿病,也需要长期服药。但一家人从未怨天尤人,而是乐观向上、团结拼搏。

“我在家带孩子们一起种田,我老公去做建筑工。”蔡小敏说,他们家种水稻、花生、玉米、青菜,吃的基本能够自给自足。孩子们也很听话,知道她不舒服,不管是家务活还是农活都主动帮干。

2019年,在危房改造项目和亲戚朋友的帮助下,李文武夫妻借钱建起了一间130平方米的一层平房,这个11口之家终于有了一个可避风雨的房屋。

记者来到李家时,他们刚搬进新家不久,大门上贴着的大红对联颜色还鲜艳。“奶奶和叔叔婶婶都很疼我们八姐弟,有什么好吃的都先想到我们。”李华文说,他现在要好好读书,将来做个有用的人,好好报答叔叔婶婶。

新闻推荐

干出来的贵港公安经验 市公安局参与创建全国扫黑除恶重点培育市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梁启勇通讯员李耀华“我们将持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努力使之成为可学习、可对照、可示范的工...

桂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