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履职报告写在田间地头 记全国人大代表、桂平市植保站站长陈仲南

贵港日报 2020-02-25 09:56 大字

本报首席记者徐智坚

新年伊始,一个数据让陈仲南倍感欣慰:2019年桂平市金田镇深度贫困村罗蛟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6万元。

像这样的数据,在陈仲南的《人大代表履职报告》里频频出现。

陈仲南是桂平市植保站站长、金田镇党委副书记、金田镇扶贫工作队队长,2018年开始,他在指导队员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同时,重点发展全镇19个村的集体产业,同时出任国家级深度贫困村罗蛟村的包村领导。2017年,罗蛟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2万元,村民产业发展信心不足,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该村脱贫摘帽的道路上布满“荆棘”。

“作为人大代表,我有义务发展产业带领大家脱贫致富。”陈仲南和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员、村“两委”干部逐家逐户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多次召开村队组干部会议论证后,决定发展肉牛、土鸡等养殖和食用菌、三华李、甜竹笋等种植产业,一家一户宣传政策、动员引导,并带领村民到各地观摩学习,探索发展路子。

2018年,在陈仲南的努力下,罗蛟村41户贫困户抱团种植茶树菇,仅约半个月,第一批菇便面市。种植户把菇通过陈仲南创建的微信群售卖,每公斤可卖到14元,供不应求,其中有的仅半个月就收获了240多公斤,收入3000多元,这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

在罗蛟村的示范带动下,陈仲南所挂点指导的其它18个村,陆续发展木耳、辣椒、淮山、甜竹笋、三华李等特色种植,以及肉牛、土鸡、鹅、泥湫、黄沙鳖等特色养殖,形成每个村都有产业支撑的良好发展局面。全镇各个村的集体经济也逐渐“强”了起来,2019年金田镇3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都在6万元以上,非贫困村均超过4万元。

陈仲南也时刻牵挂着其他乡镇群众的生产生活,并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密切地和广大群众联系。

陈仲南告诉记者,桂平市有26个乡镇,目前有稻虾种养、柑橘、淮山、火龙果、荔枝、果蔗、木薯等规模化农业种植产业9个。他经常在26个乡镇、400多个村跑,引导农民发展立体种植,指导种植户掌握技术要领,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其中淮山产业在金田镇的覆盖率达到85%以上。

“桂平市400多个行政村,我基本上都去上过课或进行技术指导过。”陈仲南说。无论哪个乡镇,只要听说陈仲南来了,农民们便争先恐后地赶来,场场座无虚席,常常出现农民朋友不让下课的现象。“最多一场技术培训课人数达300多人,农民们总有问不完的技术问题。”

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后,陈仲南感到十分光荣,同时也觉得肩上的责任更重大了,“既要认真倾听人民心声,又要为民发声,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近年来,他在人大代表履职过程中,共参与提出6个议案以及《关于将大藤峡灌区工程纳入大藤峡水利枢纽主体工程组成部分一并实施同步达效的建议》等17个建议,均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详细回复。陈仲南说:“今年准备提交3个建议,继续利用好人大代表身份,多为群众说实话、办实事。”

新闻推荐

广西税务:党员勇打头阵战“疫”淬炼初心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既是对各级党组织和每名党员干部责任担当的政治检验,也是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具体实...

桂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