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脱“穷帽” 石咀镇平安村村民黄松南脱贫小记

贵港日报 2019-08-16 09:34 大字

本报记者陈伟玲通讯员刘操李国贤黎华丽

8月初的清晨,桂平市南木镇金龙村的山塘波光粼粼。村民黄松南和往常一样开着车“巡塘”,眼前这片鱼塘注入了他所有的心血,也是他脱贫致富新生活的希望。

黄松南是桂平市石咀镇平安村塘美屯人。平安村有培育养殖鱼苗的传统,历史悠久,技术成熟,多年来,黄松南靠承包鱼塘养鱼苗维持生计。2013年,黄松南的两个女儿正在上大学,他却被查出糖尿病。2015年,儿子遭遇意外致全身烫伤90%以上。夫妻到广东照顾儿子,花光了积蓄,鱼塘也转包给了别人。

精准识别时,他家因病、因学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人对他说:“以后的日子不用愁了,政府会救济你的。”听到这种话时,他就说:“谁愿一辈子戴顶贫困帽子?又不光荣!”2016年,黄松南想重新养鱼苗。但为孩子治病花光了积蓄,哪还有钱去承包鱼塘?正当他苦恼时,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帮他申请了5万元三年免息小额信贷。

有了启动资金后,黄松南在金龙村承包了22亩山塘养鱼苗。建设生产用房、安装水电、渔具置办、消毒换水,夫妻俩起早摸黑、勤勤恳恳。一切准备就绪,他精心选购优质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鱼种投放鱼塘,首批投了100万尾。

靠着多年的养殖经验和细心的培育,2017年春节后,第一批鱼苗上市,黄松南实现增收2万多元。他利用这笔资金,购进了一辆二手车用于发展生产。此后,他经常开着这辆车载着鲜活的鱼苗辗转桂平市江口、金田、蒙圩等多个乡镇市场。黄松南培育出来的鱼苗成活率高,供不应求,他也因此脱了贫。

“今年还清贷款绝对没问题,感谢党的好政策!我也相信,勤劳才能致富。”黄松南开心地说。

新闻推荐

变泥为器 返乡农民的创业故事

赵勇给陶瓷花瓶上色。赵勇在研究纹饰画法。赵勇在制作泥坯。赵勇将泥坯放进模具里。赵勇(右)与工人搬运制作完成的花瓶。赵...

桂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