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也不靠 致富靠勤劳 中沙镇庞村陈达钦的脱贫故事

贵港日报 2019-08-09 10:13 大字

刘操柒宇

一间小小的家庭灯饰作坊,挂着各式各样灯饰用品,小作坊仅能容纳5名工人,陈达钦就是其中一员。“有活的时候我就来,手上活,一天也能挣五六十块钱。”陈达钦说。

家住桂平市中沙镇庞村的贫困户陈达钦最近有份“甜蜜的负担”,家里四个孩子读书,大女儿刚高考结束,即将上大学,孩子的学费、伙食费、生活费样样要钱。丈夫姚育俦患有长期慢性病,干不了重活,夫妻俩靠着打工、种田、养猪想方设法赚钱,肩上的担子不轻。虽肩挑生活重担,但孩子们都乖巧懂事成绩好,夫妻俩觉得日子有盼头。

惠民好政策带来看得见的变化。受益于国家扶贫好政策,2015年,陈达钦家在被纳入贫困户后,好事就一件接一件,问题也一件件被解决。首先解决的是房子问题。陈达钦家的老房子是一栋破旧的老式砖瓦房,下雨天,屋里漏水是常事。这时,村干部和帮扶联系人将“危房改造”政策送上了门。

“你家的危房要拆了重建一栋,国家补贴两万多元,你干不干?”帮扶干部问。“干!”陈达钦当场就坚定地回答。可是丈夫姚育俦却有些犹豫:虽说国家有补贴,但自己也要花很大一笔钱。陈达钦在跟丈夫说明事情缘由后,得到丈夫的大力支持。说干就干,陈达钦向亲朋好友借了一些钱,找好临时居住点后,就风风火火地请人拆了旧房,原地建起了一栋新房。

忙完了新房建造,四个小孩读书花销让夫妻俩犯了难。得知陈达钦家实际情况后,帮扶干部又将“雨露计划”政策送到了她家。大女儿符合雨露计划补贴条件,办好申请材料后,每个学期可以申请到1500元补助。二女儿和三女儿读初中,每学期也可以申请600多元的寄宿生补贴。“这个政策真是及时雨,持续不断地落在我们家的‘旱田’上。”陈达钦满意地说。

摒弃“等靠要”,靠双手勤劳致富。为了补贴家用,丈夫姚育俦在广东佛山市一家电子厂找到了一份工作,当上了一名普通工人,而陈达钦则留在家里照顾孩子。

田不耕就会荒,普通农村家庭想要赚钱就要靠自己双手。陈达钦在家种了几亩水稻,养了一头母猪,几乎每天起早贪黑,面朝黄土背朝天。在镇村干部、帮扶人的帮助下,她家申请了产业奖补资金,并顺利办理了5万元的扶贫小额贷款。她将这笔资金入股当地龙头企业,每年获得4000元的稳定分红。农闲时间,陈达钦还到村里的灯饰作坊打工挣钱。依靠国家扶贫政策和自己勤劳的双手,陈达钦家顺利脱了贫。

妻子的辛苦,姚育俦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一个人要顾家看孩子,还要打工、种田、养猪赚钱,挺不容易的。”姚育俦的话里满是心疼。大女儿也懂事地说道:“爸妈辛苦也从不跟我们说,以后我要在大学里学好本领,工作后赚钱孝敬爸妈。”

帮扶联系人吕伟双说:“姚育俦、陈达钦是庞村勤劳的代表,脱贫成效显著又稳固,孩子们很懂事,学习成绩也不错。”

“全靠国家好政策,感谢党和政府,致富奔小康有希望了。”朴实本分的陈达钦将脱贫致富的功劳归功于好政策,而真正脱贫的关键还是靠夫妻俩的勤劳和付出。内生动力强,不等也不靠,脱贫致富还得靠自己,陈达钦给村里的贫困户树立了榜样。

新闻推荐

农融到桂平市检查非洲猪瘟防控

本报讯(记者陆小洁)8月7日,市长、市非洲猪瘟防控指挥部指挥长农融到桂平市检查非洲猪瘟防控,要求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压...

桂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