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 记桂平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贵港日报 2019-07-21 09:24 大字

本报记者黄静华

桂平市辖26个乡镇412个村25个社区,户籍登记人口203万,是广西第一人口大县。有151个贫困村,排广西第一;贫困人口133324人,排广西第三。经过几年努力,至2018年底,累计摘帽贫困村92个,累计脱贫17977户81844人,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7.84%降至3.07%,脱贫攻坚工作基础差、底子薄、任务重的难题一点点被啃了下来。

近日,桂平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获评为2018年度“全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这是桂平市扶贫精神,我们的干部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扶贫产业,深化细化扶贫优惠政策,让更多贫困群众受益,才能圆满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桂平市市长、桂平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陈锦秀说。

基础设施建设当“先锋”

从桂平市汽车总站搭班车到垌心乡人民政府,30多公里要花近一个小时,再骑摩托车,走20多公里村屯路,才到罗宜村村委。罗宜村是驻村扶贫第一书记钟日辉工作的地方。罗宜村北面与平南县大鹏镇交界,是一个典型的地广人稀山区村,村屯道路崎岖坑洼多,下雨天更是难走。

“路远不要紧,不好走才是辛苦的。现在我们村几条主要道路都硬化了,大家出行方便了,村里的养鱼户往城区运鱼更方便了,以前一天一趟都折腾得够呛,现在他们一天可以运两趟。”钟日辉说。这两年,罗宜村硬化10多公里村屯路,装了61盏太阳能路灯,还修了“便民桥”,基础设施不断加强。

要致富,先修路。桂平市从2015底大力开展扶贫工作,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三年来共投入18.7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涉及村屯道路、农田水利、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等多个方面,农村尤其是贫困村基础设施得以明显改善。

扶贫产业发展强动力

“我以为产业奖补一年只能申报一次,现在我知道养鸡、养鸭一年两批可申报两次,种辣椒豆角都可以申请蔬菜类产业奖补,这产业奖补知识培训班开得及时,产业奖补政策十分给力。”木圭镇龙安村驻村扶贫第一书记杨汉辉介绍,今年5月桂平市扶贫与水库移民局举办产业奖补知识培训班,主要讲解今年最新的产业奖补政策。

龙安村建设有两个大型蔬菜种植产业示范区,共150多亩,以辣椒种植为主,上半年销售收入已有30多万元,同时带动周边群众种植辣椒。去年该村获得产业奖补金12万元,今年上半年已经获得8万元,农民们种养积极性不断提高。

桂平市坚持实施“一园七特两养两基地一流转”的扶贫产业发展行动,建立示范基地扶贫产业“园中园”。在持续培育发展百香果、火龙果等产业基础上,重点开发西山茶、澳洲坚果等特色产业,全市433个村均成立村民合作社,发展种养项目,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1.52%。此外,贫困户还可利用产业奖补资金入股合作社或其他经营主体,经营主体将已实施种养部分的一定面积或数量划分到贫困户名下,使贫困户获取收益。

细化政策拓宽覆盖范围

“政府安排我去当环卫工人,还当西山镇的护林员,每年有近3万元收入,我很满意。”西山镇岭头村大屯屯贫困户冯高成说。冯高成今年52岁,腿脚有些不便,家中妻子中风瘫痪,儿女上学,还有一个78岁老母亲需要照顾,按有关政策他获得帮扶的主要措施为劳动力转移。同村的贫困户冯庆登,其妻子、儿子都瘫痪在床,女儿刚初中毕业。这两年,冯庆登家获得医疗补助、低保金、残疾补助、寄宿生补助等各项扶贫优惠政策补助每年近2万元。

“桂平的地方优惠政策多,对贫困地区扶持力度大,比如增加财政投入,让符合条件的普通群众也可获得危房改造补贴。”来自广西警察学院的下湾镇团结村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刘伟说。

自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桂平市结合本市特点,从上至下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为工作动力,不断深化细化政策法规,确保优惠政策覆盖更多贫困群众。近年来,相继出台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工作等政策文件,今年还制定打赢脱贫摘帽攻坚战役十条硬措施,让扶贫工作有标准可对照,家庭情况各异的贫困群众有优惠政策可享受。

新闻推荐

西河村石根河屯深入推进风貌改造

本报讯(记者陈伟玲)近年来,桂平市马皮乡西河村石根河屯充分利用深厚的进士文化底蕴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深入推进风...

桂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