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奋斗中闪光 记“百年五四·广西青年榜样”朱远昶

贵港日报 2019-05-25 10:00 大字

本报记者梁时来

五月,阳光灿烂,鲜花盛开。“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日前夕,桂平市三寻记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远昶捧回了“百年五四·广西青年榜样”奖杯。闪光的奖杯,辉映着他奋斗的足迹和青春的脸庞。

走出大山历练

朱远昶,1987年7月出生于大容山北麓的桂平市罗秀镇。大山,阻挡不住他追梦的脚步。

2007年,朱远昶考取桂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尽情地吸吮知识的玉液琼浆。为了更加充实自己,2009年,他报名另一所“大学”深造——部队,到武警韶关市支队服役,获“优秀士兵”荣誉,荣立三等功。两年的服役,使他的人生有了当兵的光荣历史。服役期满后,他又回到学校继续学业。

学海泛舟,商海遨游。他在校园里开展创业活动,创办联通营业厅,在桂林阳朔县开办青年旅社,收获创业的第一桶金。2013年大学毕业,他选择自主创业,在桂林市阳朔县开办民宿店,一干就是两年多。

打道回府发展

2015年,朱远昶带着梦想回到家乡,立志要做家乡农特产品的“代言人”。

他在不断地摸索,受速食螺蛳粉的启发,决定将家乡特产、有“中国一绝”之称的罗秀米粉开发成冲泡即食食品。说干就干。他在桂平长安工业园附近租地10亩,除了自有资金外,求助父亲,邀三名伙伴入股,共投入资金370万元,创建桂平市三寻记食品有限公司,上米粉生产线。当记者问及为何用“三寻记”这名称时,他饶有兴趣地说,“三”、“寻”二字结合为浔,浔州,是桂平的古称。“三”代表企业旺盛的生命力。三寻记坚持“一寻味道之正宗,二寻品质之上乘,三寻用料之足道,永远追寻,进无止境”的产品理念,目前已注册“三寻记”商标,进行了品牌保护。

他用互联网模式,把家乡传统的特产罗秀米粉注入新的元素,申请了一系列冲泡即食罗秀米粉工艺技术发明专利。2019年元旦开创了三寻记米粉连锁店铺品牌业务,推出了第一家三寻记罗秀米粉品牌直营店,安排10人就业,月营业额达10多万元。去年公司销售额突破700万元。同时公司还安排了50余人就业,收购稻谷600多吨,有效地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致富。

创建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他另一创业内容。2017年底,他开始运营桂平市农特产品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贵港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今年被桂平市人社局与桂平市财政局共同认定为“桂平市现代农业众创空间型创业孵化基地”,目前入孵企业13家,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产生了一批专利技术成果。

激情创业,热心扶贫。三年来,他为贫困户提供岗位,慰问贫困户,捐款捐物价值20多万元。

创业永远在路上

三寻记冲泡即食罗秀米粉一炮打响,荣获2017年广西特产行销全国核心品牌、2018年贵港市青年创业创新优秀项目、“中国梦+青年力量”“启迪杯”2018广西青年创业创新大赛创业组总决定二等奖、2018年贵港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荣誉。

发展无止境,创业永远在路上。朱远昶如是说。

他向记者展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2019年在桂平市开设5至8家连锁店,新增100多就业岗位。力争到2020年,在两广地区开设100家连锁米粉店铺,形成“快消品+特产礼品+工厂+门店”立体发展模式,实现公司年销售额超亿元的目标。

打造桂平市特色食品产业孵化园。项目计划用地150亩,园址位于桂平市南木镇特色食品加工园区内。朱远昶表示,要将其打造成一个全方位的桂平市农特产产业孵化平台。计划年产特色农产品5万吨,产品主要有:罗秀米粉、腐竹、精制西山茶、石斛产品、米饼、香菇、木耳、笋干、腌制类其他食品等,总投资4亿元,分三期实施。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实现入孵企业年总营业收入达11亿元,年税收约1.5亿元,为移民安置小区居民提供近1000个就业岗位。

新闻推荐

网络无法外之地 “6.29”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侦破记

本报记者梁启勇通讯员李耀华4月18日,全国“扫黄打非”办通报“净网2019”、“护苗2019”行动典型案例。通报...

桂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