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种国学堂、国学班大量出现,引发代表热议 加强规范管理 国学教育才会更好

南国早报 2019-01-28 16:18 大字

教育部曾指出,退学上私塾与义务教育法相抵触。 朱慧卿/漫画

南国早报记者罗暘雷倩倩周如雨

随着南宁市中小学和幼儿园陆续放假,不少家长计划着给孩子报一个假期培训班,近年来数量剧增的国学班自然进入了家长们的视野。究竟该不该给孩子报国学班?孩子需要学国学吗?如何进一步规范、完善相关机构和教育内容?带着这些问题,1月26日、27日,南国早报记者走访了多位正在参加自治区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的人大代表。

1现象

国学热如火如荼

上周,江苏徐州一所国学学校在网上“火了”。原因是,一知名艺人为了让孩子就读这所学校,不惜举家从北京搬迁到徐州,并租住在700元/月的出租屋里。究竟是什么学校有这样大的吸引力?多家媒体展开调查采访后发现,这所学校并非普通全日制的中小学,只是一所培训学校,若让孩子在该校学习国学来代替就读中小学,就涉嫌违反义务教育法。

这家人的情况,只是一个比较极端的案例。但不容忽视的是,近年来,“学国学”确实出现了一股热潮,南宁也不例外。

记者通过百度地图,在新民路附近以“国学”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方圆两公里内就有近20个结果。这还不包括许多隐藏在居民楼里,甚至连招牌都没有的国学学堂。

在搜索结果中,不少是以“国学”冠名的幼儿园和培训班。据了解,在被各种自称“国学”特色的培训班、幼儿园包围下,许多家长也跟随潮流,把孩子送去学习。

2调查

家长有赞有弹

不过,对这些国学班的教学情况,家长们有赞有弹。

记者走访中,认为效果好的家长大多表示,孩子通过接受国学教育,懂得了尊重老师、长辈,有礼貌,还能陶冶情操。持不同意见的家长认为,不少国学班其实是“背书班”,老师只是让孩子背《三字经》等传统文化经典,却不解读。即便有解读,也是晦涩难懂,孩子们难以理解。此外,一些国学班还存在设施简陋有安全隐患、老师不具备教师资格、体罚学生等问题。

1月27日下午,记者以家长的身份,通过电话咨询了多家国学幼儿园、国学班。对于教学内容这一问题,多数被咨询者给出的答案主要是学习《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经典。“如果孩子年龄稍大一点,还可以学《论语》《大学》之类的儒家经典。”一家国学班的老师告诉记者。

对于目前大多数国学班教授的内容,一些家长认为值得商榷。“比如《弟子规》里教孩子即使被父母打了也不能埋怨,这跟现代教育理念完全是南辕北辙。”家长陈女士说。还有一些家长压根不清楚,或是不关心教学内容,认为“只要是经典的就肯定不会差”。

3建议

加强规范和监管

对于国学热这一现象,多名来自教育系统的自治区人大代表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自治区人大代表、桂平市逸夫实验小学校长陈冬寒说,“国学”一词并不全面,应该叫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目前关于这方面工作,教育部已经加大力度推进。从2019年开始,全国一至六年级的学生开始使用新教材。改版后的教材从一年级起,学生们就开始学习论语等内容,旨在从小培养他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并长期积累下来。

自治区人大代表、南宁市第二中学校长黄幼岩认为,每个人都有责任传播中华文化。孩子学习国学,弘扬中华文化,是值得鼓励和支持的,但要通过正规渠道、选择正规机构,由正规人员教授,确保学到“真国学”,而不是封建迷信的糟粕。在学习过程中,对国学也要有借鉴地吸收,对所学内容要学会、学懂,还应学会思考所学内容是否合理,是否和时代发展潮流一致。对于那些糟粕、封建迷信应当摈弃。

自治区人大代表、广西中医药大学校长唐农建议,国家相关部委应从顶层设计的层面,厘清究竟什么是国学,哪些好的东西应该学,哪些不好的内容需要抛弃。同时,应该看到国学教育的师资力量还是比较薄弱的,相关部门在加大规范、监管力度的同时,还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自治区人大代表、南宁市第十四中学校长石鹏认为,学国学并不是帮助孩子成功的捷径,家长更应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这些东西才是陪伴孩子终身的。

陈冬寒提醒,目前,社会上有不少机构打着“国学”的旗号来赚钱,市民在选择国学班时,一定要注意选择有资质的机构。

新闻推荐

贵港市授予杨育军等15人为“贵港市见义勇为积极分子”

本报讯(记者蒙思婷)1月24日,贵港市2019年见义勇为积极分子新春慰问活动在市区举行。会议授予杨育军、宁军、梁子军...

桂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桂平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