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窝“生金” 农户脱贫
本报记者黄静华
“没有黄华帮助,我可能就欠一屁股债了。”桂平市马皮乡嘉荷村荷茂屯的杨章林每次跟人说起养蛇的事情,都要提一提“黄华的帮助”,称黄华是他养蛇路上的大恩人。
黄华也是嘉荷村人,有10多年的养蛇经验。2006年前后,黄华通过跟班学习、自己看书钻研等途径掌握养蛇技术,2007年,他将家中闲置的几间老房子整理成蛇窝,开始正式养蛇。刚开始时只养了1000多条,随着技术逐渐成熟,他养殖的商品蛇、种蛇达到上万条,前几年他还到广东省佛山市与朋友合伙养蛇,在广西广东两地跑,逐渐形成了蛇培育、养殖、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条。
2018年,黄华回到村里成立了广西桂平市马皮乡雄俊蛇类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设了占地15亩的现代化养蛇基地,如今养有4万多条包括眼镜蛇、水律蛇等多个品种的种蛇和商品蛇。
“养蛇,技术最重要。我们技术不断纯熟再加上机械化养殖,成活率上升,生病率下降,经济效益越来越好了。”黄华对自己的养蛇技术非常自信,周边乡镇、村屯有意向养蛇的都喜欢找他咨询请教,甚至在基地里免费帮忙干活,只为学习养蛇技术。
杨章林就是在黄华的指导下养蛇脱贫致富的其中一户。今年5月,杨章林家300多条母蛇就要下蛋了,经历过2017年母蛇生病导致亏本的惨痛教训后,杨章林非常细心查看蛇的生长情况,请黄华上门亲自指导。
“一进养蛇那房子,我就察觉出不对劲了,气味不对,一看到蛇就更确定了,母蛇大部分都感冒了,有些还患了肺炎。”黄华对当时的情况记忆犹新,他帮杨章林算了一笔账,如果当时没能及时发现病情,杨章林至少亏损10万元。原来,杨章林没有注意蛇窝的清理和温度的把控,母蛇感冒了,有些还患了肺炎。黄华指导用药,母蛇病情得到控制,顺利下蛋。如今,杨章林将养殖规模扩大到2000条,按市场价格保守估算,价值也有15万元,今年就能顺利脱贫。
像杨章林一样的贫困户还有本村的黄源、杨素珍等,他们在家养蛇的同时还在基地务工。黄华在建设基地时,用工首选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如今有4名贫困户在基地工作,每月都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周边群众可以免费到基地里学习养蛇技术,黄华还给前来学习的外地人员提供食宿。除此之外,黄华还尽量帮助农户解决种苗、蛇料、销售等问题。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陈伟玲通讯员张美华桂平市南木镇龙门村第一书记郑崇杰,是个退伍老兵。他退伍不褪色,今年3月出任...
桂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