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贫困户,如今致富带头人 江朝铭创办扶贫车间小记

贵港日报 2018-12-23 10:00 大字

本报记者姜佳坤

深冬时节,寒风料峭,桂平市马皮乡加石村的江朝铭家里却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15名农村妇女一边高声说笑,一边埋头在线路板前忙碌着。欢声笑语,机器“哒哒”声,像一首轻快的交响乐,萦绕在农家小院的上空。

三年前,江朝铭的父母身患疾病,再加上孩子的上学费用,沉重的经济负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一贫如洗的江朝铭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5月,在驻村第一书记刘茂邦和村干部帮助下,江朝铭在自家院子开办了扶贫车间。

“之前家里条件不好,我的腿脚又有点小毛病,想出去打工又不方便,也没什么技术,以前养过蜜蜂,也养过鸡、鸭,然而除去成本,利润所剩无几。”江朝铭说,靠人靠天不如靠自己,但他和妻子早起贪黑干活挣钱,还是难以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

国家的扶贫政策让江朝铭夫妻俩看到了希望。今年初,夫妻俩帮朋友加工电子产品,刘茂邦鼓励他开办一个扶贫车间,并帮他申请了5000元的扶贫就业奖补。“在刘书记的帮助下,我们接到很多订单,主要是帮广东的一些公司加工充电器线路板,活简单也轻松,一个工人一天可加工1000多件。”江朝铭告诉记者,他现在每月能接到100万件的订单,加工好后寄到广东,那边的老板验收后会把加工费汇给他,他再把工资发给工人。

扶贫车间开办之初招工难,江朝铭找刘茂邦和村干部帮忙。刘茂邦走访贫困户,积极动员他们前来务工。江朝铭也努力用实际行动取信于人,来干活的村民,只要干了活,不管多少,工资都会及时结算。慢慢地,到扶贫车间干活的人多了起来。

建档立卡贫困户江复贤和李金凤也在这里打工。江复贤为了照顾年幼的孩子,不能外出打工,如今,她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这份工作是计件的,做多少算多少,工作时间灵活,既能挣点钱补贴家用,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江复贤说,她多时一天能有七八十元,少时也有二三十元,一个月最低也有1000多元的收入。

江朝铭夫妇空闲的时候也会和村民一起干活,勤劳能干的夫妻俩每月共有六七千元收入,家里的经济状况慢慢好转。“下一步,打算在资金再充裕点时扩大规模,帮助更多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让大伙一起致富。”江朝铭对创业前景信心满满。

新闻推荐

贵港供电局低电压治理促农村用电增长15.4%

本报讯(记者陆小洁通讯员黄丽蓉)12月5日,在港南区湛江镇同安村澎井屯,电力施工人员正在将旧的电线更换成线径更大的...

桂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桂平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