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拔穷根誓不休——记2017年全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麦玉海
本报记者梁时来
今年3月,麦玉海又一次出任桂平市马皮乡西河村党组织第一书记。这是他连续三年担任该职务,体现出了一名共产党员不拔掉穷根誓不休的壮志豪情。
巧借东风唱夯歌
麦玉海是市财政局干部。2015年10月,他听从组织安排,走马上任桂平市马皮乡西河村党组织第一书记。西河村基础设施落后,贫困人口多。全村951户5253人,贫困81户371人。他牢记脱贫工作第一责任和富民强村第一使命,扑下身子,真抓实干。
三年来,麦玉海除抓项目的立项申报工作,争取政策资金300多万元支持外,充分发挥后盾单位的优势,筹集资金100多万元建设村屯道路。该村党支部书记范玉英介绍,目前全村建成25条共16公里长的环屯、半环屯水泥路,水泥路修到家门口。范玉英说,几年来,麦玉海多方奔走协调,争取到180多万元资金,维修、新建村敬老院及老年人活动中心;安装90盏太阳能和LED路灯和天眼工程,建成面积170平方米的党员活动中心;建设村中主路桥梁,长25米、宽6米,受益人口涉及2个村近万人;建设7个电灌站和硬化3公里长的水渠,改善灌溉面积2900亩;为西河小学每间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及重新硬化、铺设操场。
输血造血强功能
麦玉海在发挥联系人帮扶作用、用好政策的同时,千方百计增强贫困户的内生致富能力。
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麦玉海联系帮扶的4户贫困户均为因病致贫或因残致贫。如杨满军户,其妻患尿毒症多年,每月需4000元医药费开支。麦玉海为他争取到村级公益性工作岗位,月工资1300元,同时积极为杨妻争取大病救助。据范玉英介绍,28名帮扶联系人共为贫困户、五保户和困难党员办实事做好事100多件。
争取政策上真金白银的资助。2017年,全村98名贫困户子女获得各类教育资助,其中12名贫困大学生获得“雨露计划”补助,26名贫困学生获得了桂平市政协和贵港市财政局的捐资助学金共36000元;42户贫困户130人获得低保扶持;贫困户务工就业18人,新增转移就业6人;安排贫困村公益性岗位3人;为43户争取扶贫小额贷款215万元。
输血造血双管齐下。2016年初,麦玉海动员本村老板兴办合作社发展种养业,带动贫困户致富。目前,该合作社种植粉蕉360多亩,养殖香猪300多头、鸡10000羽,直接带动了5户贫困户种植40多亩粉蕉,每户预计年增收2万多元;以寄养方式带动10户贫困户养鸡2000多羽,每户预计年增收1万元;通过务工和土地流转,带动15户贫困户年增收5000多元。同时,通过出租场地、房屋和合作社的分红,村集体实现年收入3万元,告别了“空壳村”的历史。
扎根穷村拔穷根
两年多来,麦玉海带领村干部和村民奋力拼搏,初步改变了村里的贫穷落后面貌。至2017年底,西河村已有43户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村民人均收入由2015年底的2800元增加到去年的3800元。
2017年底,麦玉海第二期任期已满,就是否续任组织找其谈话,征求其本人的意见。家里孩子才10来岁,正是教育的黄金时期,父母年老需照顾,为此,他陷入了两难选择的境地。
听说麦玉海要走,范玉英对他说:“从照顾家庭方面来考虑,你有理由离开。但是从脱贫攻坚工作来说,我们舍不得你走,村里刚刚有点起色,很多项目刚刚有些眉目,担心你走后接不上来,希望你留下来继续干。”这不仅是范玉英的心声,也是全体村民的心声。
麦玉海觉得自己这两年多得到了锻炼,工作得到了组织和村民的认可,和乡亲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村里脱贫攻坚任务还很重,实在是舍不得离开他们。2018年3月,他毅然决定继续留任西河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带领村“两委”干部和全村群众刨穷根,送穷神。
新闻推荐
文武兼修的文明学校——记自治区“文明校园”桂平市逸夫实验小学
本报记者蒙思帆学生们碰见老师时都会礼貌地向老师问好,校道各个醒目位置竖着文明标语宣传牌,教学楼里学生的书...
桂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