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牛”宋老师
“老黄牛”是同事们送给宋老师的“雅号”,意为他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为人处事上,都如老黄牛一样,默默地无私奉献,不计个人得失。宋老师真名叫宋志,是我们中沙镇的一名边远乡村教师。
宋老师约摸50岁,中等身材,人比较瘦。细细数来,宋老师从教已近30年了,这30年里,他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分校教学。有20多年来,宋老师就在只有他一人的分校里身兼数职:分校负责人,班主任,语、数、音乐,美术等各科任老师,甚至兼女生辅导员(我们为此还和他开玩笑)。最多时,宋老师一人同时教3个班:一、二年级和学前班,教学任务既多又繁重,宋老师还是如老黄牛般默默无闻,有条不紊地把教学任务完成,从不耽误学生一节课。而且,他的教学成绩常常名列镇上的前茅,为学校取得了许多荣誉。
宋老师面慈心善,但是在教学和管理上却很有一套,把3个复式班管理得井井有条。他讲课非常有感染力,他有一副得天独厚的大嗓子,课堂上,他抑扬顿挫的声音配合恰当的肢体语言,使学生不得不专心听讲。2007年,他代表学校参加镇上举行的数学公开课,就以其极其感染力的教学,和教具学具的充分准备,巧妙的教学技巧,使他的课深受学生欢迎,获得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又为学校捧回了一张奖状。
近年来,各校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得配合上级的要求搞好“两基”工作,在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纸质材料的同时,还要对校园进行净化,美化,亮化等,宋老师在这些方面又发挥他的”老黄牛”精神,带头搞好文化走廊,铺草坪,种花,搞窗底文化,出好学校以及班级的墙报等,使得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学生们更爱学校了。
每个学期的开学,宋老师都积极主动地和校本部的老师们,做好开学前的准备动作:清洁校园,清除草坪和花圃的杂草,整理课桌,运新课本等,期末,校本部不少老师家比较远,宋老师就和个别老师做好了物品的清点存放工作才回家……他的口头禅是:我不做谁去做?不管是对于分校还是校本部,对于各项工作,他都起到了“领头牛”的作用,深受同事和领导的好评。
宋老师虽然已进入了知命之年,但他还是和“小鲜肉”一样容易接受新事物,平时看到他都是一副笑容满面,活力无限的样子。前几年,宋老师看到不少同行年轻人去学车考驾照,他也报名去学,第一次考不过,又补考了两次,硬是把驾照拿到了手。驾照拿到手后,他搞“种养致富”努力了两年,终于开上了一辆五菱面包车。有了小车的宋老师一如既往地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他开车为学校运新课本,送学生到镇上参加文艺表演,书画、口算比赛等,同事的家属看医生,他也会热心地开车送去医院,有时顺路还会搭邻居去赶集等。
牛很普通,在乡村经常可以看见它的身影,同时也将它喻为勤劳、善良、仁慈的化身。同时牛又是上帝的馈赠,几千年来,牛始终都在全心全意地为人类服务着。鲁迅先生曾说过:“我好像一头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他在《自嘲》中还有关于牛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俗话说,家中有耕牛,桌上有食。当代著名诗人臧克家也写下了赞美牛的诗篇《老黄牛》:“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等扬鞭自奋蹄。”宋老师就是这样几十年如一日的以“孺子牛”“老黄牛”的精神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地工作着,奉献着……在教师节之际,致敬宋老师!致敬像“老黄牛”一样默默奉献的亿万无名的先辈们,是他们用自己的无私成就了祖国今天的锦绣辉煌!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黄静华早起煮饭喂伯父,下村协商村中琐碎事项;中午回家煮饭喂伯父,下午继续下村;天黑回家替伯父洗澡换衣...
桂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