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孵出扶贫产业蛋

贵港日报 2018-06-15 10:12 大字

本报记者陈伟玲

“进入6月中旬,种鸟就进入持续下蛋期,一枚鸵鸟蛋超过两斤,圆鼓鼓的,生下来的就是为了鼓满贫困户的腰包。”桂平市大洋镇鑫农种养合作社负责人傅连根在鸵鸟养殖基里和来访的客人比划。

鑫农种养合作社位于大洋镇大莫村白石塘农场,成立于2017年4月,是当地重点招商引资的扶贫产业项目之一,计划建设集种桑养蚕、桑枝粉碎喂养鸵鸟及配套养殖,鸵鸟孵化、养殖、繁殖、屠宰、皮料、羽毛等原材料粗加工于一体的生态旅游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

“合作社的采取寄养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贫困户尤其是无劳动力致贫的家庭实现产业增收。”大洋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运行模式,建立合作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合作社里的贫困户只要跟合作社签订寄养协议,与合作社形成抱团捆绑模式,把鸵鸟寄养在合作社里,就可以坐等分红。在鸵鸟成长期间,贫困户可以自主向合作社提供饲料由合作社喂养,也可全托给合作社照顾。等到鸵鸟长大出栏,除去成本,贫困户便可拿到利润分红。

“这可是贫困户增收的好门路。”傅连根和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一羽鸵鸟为例,幼鸟成本约为1000元,生长周期为9至10个月,养殖成本600多元,出栏时鸵鸟价格可达3000多元,除去成本每羽鸵鸟有1000多元的利润,合作社占4成,贫困户占6成。

但所得利润并不是马上全部分到寄养家庭,而要留一部分在合作社继续循环养殖。这样一来,贫困户就有了长期收入。

目前,鑫农种养合作社已建成标准化生产桑叶培育基地50亩;建成非洲肯尼亚蓝颈鸵鸟孵化和养殖场各一个,种鸵鸟12羽,在栏500多羽,已发展社员30户,带动受益贫困人口约1000人。合作社正在进一步扩大规模,计划发展带动贫困户及农民合作社养殖蓝颈鸵鸟10000羽,辐射带动全镇15个村及周边乡镇发展蚕桑、鸵鸟特色种养业。

新闻推荐

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和市中心血站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本报讯(记者李园园通讯员郑式梅)5月31日,市职业教育中心和市中心血站党支部联合开展“志愿服务树形象无偿献血我先...

桂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