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难夫妻当自强 记贵港市“文明家庭”杨德勇家庭

贵港日报 2018-03-13 10:54 大字

本报记者 黄静华

“刚认识我老婆时,我就想这姑娘真单纯质朴,得抓紧了!幸好我手脚快,我们才走在一起。”说起妻子蒋连凤,杨德勇自豪地说。

家住桂平市下湾镇新庄村东岸屯的杨德勇身残志坚,带着妻子和五个孩子艰苦生活,一家人和和睦睦。20年来,他以身作则,坚强地把家庭经营得一团和气,把儿女教育得懂事有礼。近日,他的家庭被评为贵港市“文明家庭”。

1995年,23岁的杨德勇经人介绍认识了蒋连凤,这个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姑娘让杨德勇动了心——蒋连凤想法简单又善良!才认识不到一个月,他们就登记结婚了。蒋连凤对这个幽默风趣的男子也是青睐有加,简单的婚礼后,一个小家庭就组成了。当时,他们的婚事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大家都很羡慕杨德勇这么快就娶了个年轻漂亮的老婆。

婚后的生活简单平凡,蒋连凤跟随杨德勇到南宁的工地打工。杨德勇看守工地,蒋连凤则跟着打点零工,两人住在工地临时搭建的工棚里,条件艰苦。1996年,大女儿杨愉屏出生了,夫妻俩高兴不已,因为两口之家变成了三口之家。然而,命运跟他们开了个玩笑,当年,杨德勇便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知晓病情的严重后果后,一向坚强开朗的杨德勇倍受打击。

1996年,杨德勇经常感觉到上背部疼痛,到广西医科大学检查后,知道自己患上强直性脊柱炎,并且无法治愈,他失落了一段时间,经常无故发脾气,工作消极懈怠。这时候,蒋连凤并没有用大道理安慰丈夫,而是依然温顺有礼,更认真地照顾丈夫的生活起居。直到1997年,杨德勇的病情加重,不仅背也驼了,且头部不能摆动,因工作受限,收入明显少了。

1998年,大面积的寒潮霜冻侵袭广西时,杨德勇的二女儿出生了。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杨德勇住的工棚还四处漏水,只能拿桶和盆去接着雨水,妻子又临盆,工友们闻讯,纷纷拿上铁皮桶烧木炭给他们取暖。在大家的帮助下,杨德勇的二女儿杨愉舒来到了世上。对这一晚,杨德勇印象深刻,他说:“我们生活条件真的非常艰苦,那天我一直都记得。我遇到了一群好工友,我老婆也很勇敢,我们共同努力才度过了艰难的一夜。”

1998年,杨德勇的身体越来越差,已经无法胜任工地的工作,于是他带妻子回到下湾镇老家。到2006年,三女儿、四儿子和五女儿也陆续出生了。杨德勇和妻子互相鼓励扶持,将五个孩子拉扯长大。回到下湾后,杨德勇上背部和后颈部已无法转动,很多农活无法完成,经认证属于肢体二级残疾,他申请了残疾证,靠领取低保生活。务农是他们家的主要经济来源,虽然种植了3~5亩的水田,另有玉米花生等农作物,但是家庭收入依然不足,一家七口人还住在1992年建成的一层小楼里,家里冰箱洗衣机等家电尚未添置。

“你老婆两个月不回来了,肯定是跟别人跑了。”每当蒋连凤去广东打工,村民们都会笑话杨德勇,而杨德勇都是一笑而过,他深知自己的妻子品性善良还顾家,因此从来不担心妻子有异心。因为单靠务农并不能支撑家庭,7个人的生活开支常常让家里捉襟见肘,蒋连凤只好每年都不间断到广东去打零工,每年往返两广四五次,从来没有怨言。这个内向少话的妇女,连普通话都不太会听,她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撑起了整个家庭,她说:“我从没想过要离开家人。既然成了一家人,就要互相帮助,我们的生活才能越来越好。”

近两年,三个大女儿长大后陆续外出工作,家里的负担减轻了。五个孩子受父母的影响,也乖巧懂事,从来不会乱花钱,回到家就帮助父母干农活。“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不想让爸妈那么辛苦,我多做点。”已14岁的儿子杨家华读初二,放寒假在家时都尽量帮父母做家务。

因杨德勇性格开朗且活动能力突出,村中群众的大小事情都喜欢找他帮忙,每日都能看到他骑着女装摩托车在村委或镇政府跑来跑去。开展扶贫工作以后,他主动帮助外出的经济能人在村里成立合作社,带动村民养殖种植,他负责帮经济能人办手续管理合作社。他的工作态度和能力均得到大家的赞赏。

新闻推荐

石龙镇农技站新春送种子下乡

本报讯(记者方朗通讯员苏起英)一年之计在于春。近日,桂平市石龙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全体人员一大早便下到各村发放由桂平市农业局统一采购的水稻超级稻种子。本次发放对象为石龙镇的新村、...

桂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桂平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