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孝顺的“湘妹子”——记“最美家庭”陆小艳家庭
本报记者 黄静华
“老陈家的儿媳妇啊,可厉害了,对自己老人好,对邻里街坊也好。”在桂平市石龙镇福平村,大家说起老陈家的儿媳妇陆小艳时,都纷纷竖起大拇指赞扬。
陆小艳是湖南娄底人,陈胜锦是桂平市石龙镇福平村人,2007年,两人因工作关系于苏州相识相恋,2009年回到桂平登记结婚,陆小艳跟着丈夫回到福平村生活。2010年,陆小艳的两个儿子接连出生,她在村里办起了幼儿园,组织亲朋好友资助周边有困难的群众,在她的带动下,陈家幸福和睦,邻里和谐互助。近日,陆小艳一家被评为贵港市“最美家庭”。
“遇到这样的儿媳妇,是我家的福气”
远离家乡到广西生活,陆小艳并未花太多时间去适应,因为她有一位好婆婆——杨阿姨。陆小艳面临的第一个困难就是语言不通。她刚到福平村时因不熟悉环境,交流不畅,只能呆在家中,陆小艳的不适应引起了杨阿姨的注意。观察一段时间后,杨阿姨主动担起了“牵线搭桥”的重任,她经常带着陆小艳串门到邻居家做客。
“主任,又带你的儿媳妇出来啦!”杨阿姨在村委工作已有20多年,这几年担任村委妇女主任,她一直与村民相处融洽。在杨阿姨的帮助下,活泼开朗、勤快大方的陆小艳也逐渐与村民们打成一片。陆小艳十分孝顺,平日里主动承担家务活,过年过节不忘给老人买衣物,对70多岁的老爷爷更是关爱有加。2009年,杨阿姨到桂平市人民医院做了一次青光眼手术,陆小艳忙里忙外,无微不至地照顾杨阿姨,同病房的病友羡慕地夸赞:“这儿媳妇跟亲闺女一样,甚至比亲闺女还亲。”
“我儿媳妇真好,很孝顺,又能干,我非常喜欢。”杨阿姨拉着陆小艳的手说。
“我婆婆对我也很好,第一次到家里来我还担心自己的‘爆炸头\’会遭人厌,没想到她非常开明,对我这个外来的媳妇也很好。”听到婆婆夸赞自己,陆小艳十分高兴地说起了自己初到陈家的情形。对于远嫁过来的新媳妇,村民们总是抱以高度热情,一直到陆小艳带着儿子回湖南探亲都还能听到乡亲们调侃的声音——“小艳,带儿子回去还会来吗?”“主任,就不怕儿媳妇把孙子抱走不带回来了啊?”每每听到乡亲们带着笑意的调侃,陆小艳婆媳俩各自回答“这么好的婆婆,我不舍得走”、“这么好的儿媳妇,我一百个放心。”
陆小艳与丈夫相识10年来,两人相濡以沫;嫁到福平村8年,陆小艳与婆家相处融洽,一家人从来没有因为生活琐事红过脸。在陆小艳的教育下,她的孩子对长辈也很孝顺,经常帮老人捶背捏腿,一家人在节假日还驱车到周边游玩,老小其乐融融。为拉近家人之间的感情,陆小艳还多次邀请远在湖南的娘家人到桂平做客。
“从小我妈妈就教育我们要孝顺老人,出嫁之后要孝顺公婆,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我也是这样教育我的孩子的。”陆小艳说。
“遇上这样的好心人,是我们的幸运”
“他们的家庭真的很困难,想搭把手,能帮一点是一点。”说起自己去资助过的家庭,陆小艳唏嘘不已。
201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陆小艳在朋友圈看到一条众筹求助消息:隔壁黄塘村一名小学生被烫伤病危住院,急需大笔治疗费。陆小艳跟家人提了想资助的想法,家里人十分赞成。于是,陆小艳带上亲戚朋友到黄塘村实地核查情况,经过村委确认,受伤的孩子姓戴,其父亲双目失明,母亲精神异常,家中条件非常艰苦。确认消息的真实性后,陆小艳通过微信朋友圈等网络途径发动亲朋好友捐款捐物,丈夫陈胜锦也发动其所在的农村淘宝系统的同行们一同捐款。陆小艳的爱心行为感染了周边的群众,他们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原来,早在2012年,陆小艳已经和家里人开始做公益献爱心了,她从朋友处得知附近初中两名女生因家庭困难面临辍学,与丈夫商量后,一家人齐力资助两名女生完成初中学业。
2010年,当了母亲的陆小艳把更多目光放在孩子身上,她发现村中大部分孩子都是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她决定办一家幼儿园。陆小艳在村委大院边租下了一栋民房,装修、招聘老师、招学生,幼儿园办起来了,村里的小朋友可以就近上幼儿园,减轻家长负担也提高了安全性。幼儿园在陆小艳的努力经营下,口碑越来越好,尤其是在外打工的父母更是赞赏有加。陆小艳深知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更渴望父母的关怀,她给每个班级建立微信群、QQ群等交流平台,不定期组织学生和家长进行视频通话,将学生在园的学习生活照片分享到群里。
新闻推荐
梁泽义金秋时节,在桂平市的乡村农户、田间地头、产业基地和扶贫项目施工现场,随处可见党员干部“帮扶”的忙碌身影。一个个基层党组织,一名名党员干部,犹如一面面鲜艳的旗帜,引领贫困群众...
桂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