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个性化阅读中培养人文精神
桂平市麻垌镇第三初级中学 容小芬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就象通常所说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学生个体具有差异,他们对于文章的体会和感受是各不相同的。
那么,如何在个性化阅读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呢?
一、建构文本个性化阅读的平台。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想让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彰显个性的风采,前提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建构文本多元解读平台。只有真正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了,才有课堂上的师生间情与情的相融、心与心的相通、教与学的相长、师与生的互促,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和个性特长。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了“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尊重文本,与文本对话,不能偏离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要有一个鲜明的思想导向,积极地引导学生,不能让学生盲目的解读,误解文本的内涵。
(三)切实抓好因材施教。作为人文聚合、个性张扬突出的语文学科,教学应关注学生多元的个性、兴趣需要,因为语文课程深刻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本来就存在个体差异,拥有自己的心智优势。长期以来,我善于了解,区别对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师要给学生恰当的评价。课堂评价应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指出:“实施教学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的相互评价相结合。”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性为主,进行下面评价,多表扬、肯定,引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自由放飞自己,健康地发展自我。
二、个性化阅读要抓住文本的切入点
(一)抓住文本内容,在平等对话中引发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时,让学生先交流对文本内容把握情况,并组织有针对性的讨论,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激发学生通过讨论来发现问题,提出各自的看法。在学生讨论中,教师要注意调控学生,适时“煽风点火”,引发思考,同时又不要轻露自己的见解,以免束缚学生的思维。
(二)抓住文本主旨,感悟深层意蕴。文学作品主旨的诠释,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甚至可以说是作品鉴赏和阅读教学的必然归宿它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使学生对课文达到本质性的理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阅读思维的健全;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提高其认识水平,提高其道德境界文学作品的主题常常具有多元性,不同的读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思想方法认识到种种具有个体差异性的主题。
(三)抓住文本语言,探寻作者心灵。汉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丰富,最细腻,最富有人情味的语言,可说是色香味俱全。例如《斑羚飞渡》,文中写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处。一是渲染一种神秘色彩,并推动情节发展,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二是烘托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三是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三、尊重文本和学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虽然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无论是一千个还是一万个,他终究还是哈姆雷特,不可能是堂·吉诃德。学生从《背影》中读出父亲违反交通规则;从《愚公移山》只中读出愚公是一个破坏环境的人;从《滥竽充数》中读出南郭先生是一个审时度势、善于把握机会的人,这些不是个性化阅读,而是乱读。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首先尊重文本的主体地位,其次,要尊重文本的客观性。尽管接受理论提倡多元解读,赞同学生在解读文本中的个体性、差异性,但它并不认可对文本的随意解读。因此,我自觉地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在阅读中体会,在阅读中悟情,在阅读中体验。例如,学习了《济南的冬天》后,我提问学生:济南号称“泉城”,“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泉”是济南的最突出特点,为什么本文不写泉呢?学生通过主动思维就会感悟到,泉水固然是济南特有的风光,但“温晴、美丽和清亮”才是济南冬天的特点。这些精彩的闪现出个性化的理解,使学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尊重文本,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让他们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审美体验,完善认知结构,从而得到人文精神的素养。
新闻推荐
本报桂平讯8月21日,桂平市举行2017年第一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抽签仪式,来自该市有关乡镇村屯的149户贫困户代表参与抽签,获得当地党委政府送出的大礼包:搬出大山、融入城市、脱贫致富。今年首批易...
桂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