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教学反思之关于学生唱读习惯的思考

广元日报 2017-10-19 11:45 大字

广元市旺苍县鼓城小学校刘兴海

摘要:根据农村小学生在朗读方面存在“唱读”的习惯,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重视朗读的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的指导是关键,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所占比重最大。因此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必须克服学生的“唱读”习惯。

关键词:唱读语文教学朗读

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表达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也有助于发展思维,丰富想象,激发情感,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

农村的小学生,朗读的最大一个缺点就是爱“唱读”。对于他们来说,似乎一字一顿,拖声呀气地“唱”那才叫“读书”。特别是集体齐读时,全班几十个学生一起“唱”,所有的课文几乎都用同样的腔调。其“唱”完的结果是:虽然会唱,但不能身临其境地理解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不能深刻体会课文中的生动字词和优美句子,甚至个别跟“唱”的“南郭先生”连生字生词都不认识。

笔者开学接到这个班的时候就察觉到了学生习惯于唱读,这也或许是农村小学生的通病。虽然察觉到了这一现象,但是一直没有找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所在。整个学期下来,笔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不要唱读。”然而,收效甚微。实践证明,仅仅是不停地提醒学生不要唱读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已经形成了唱读的习惯,有的学生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是唱读,他们只是无意识的就把课文唱了出来。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一现象呢?

经过翻阅资料,反复的思考总结,笔者最终总结出了几点引起唱读的原因:学生对字音不熟悉;学生理解能力差;教师本身习惯于唱读;经常性的集体齐读。想想自己平时上课的时候何尝不是这样的。虽然笔者本身不会唱读,但是平常上课的时候很少给学生范读课文,也很少让学生听录音。

唱读使得学生不能够正确地把握文章的感情,读的时候很平淡;使得读书时不注意语义,因而不能正确深入理解课文,使语文学习深受影响;不仅如此,还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调查表明,凡是唱读习惯严重的学生,不仅语文知识差,其他学科也无一突出。可见唱读习惯危害之重。有些成年人写文章不会正确地使用标点,念材料或讲话扯长腔,语调平平,缺乏感情,这些现象大概是唱读习惯的后遗症吧。而现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从一年级起,“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发音正确,声音响亮,按句逗停顿,不唱读。”因此,纠正学生这一习惯势在必行。在教学中,笔者采取以下措施来纠正学生唱读的习惯: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激发朗读情感

只有引导孩子们进入课文中的境界,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理解课文内容,才能很自然地避免唱读,用正确的语气来表达课文中的感情。比如,在教学《雪孩子》这篇课文时,读到雪孩子和小白兔玩的时候,引导孩子们体会到高兴的情感;读到小白兔家着火时,引导孩子们体会到着急的心情;读到雪孩子因为救小白兔而牺牲的时候,引导孩子体会到悲伤的心情。有了对这多种情感的理解,孩子们就会自己体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表达这些感情。

在识字教学中加强生字音、形、义的教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认准字形,理解字义,使学生在朗读中能熟练地看见字形就能读出字音,并能联想到字词意义,正确地断词断句。

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角色分角色朗读是引导孩子们进入课文内容情境的最好办法,只要真正进入了课文角色,学生们想“唱”也“唱”不起来,因为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特征。比如,《借生日》这一课中,孩子们自己都会知道,读妈妈的话时,声音要亲切一点;读小云的话时,声音要细一点儿,天真一点儿。还有《四季》这一课,草芽儿很嫩,声音要细一点,还可以有点奶声奶气的味道;荷叶很茂盛,声音可以粗一点儿;谷穗已成熟,可以学着老爷爷的声音;雪娃娃很调皮,当然可以读得顽皮一点儿了。

做好示范,抓好领读

孩子的模仿性强,教师怎样读,他们就怎样模仿。儿童接受教师对拼音字母的发音的发声及字的读音,主要靠机械记忆,因此,要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示范性领读是主要手段。

运用多种朗读形式

运用多种朗读形式,既可以提高孩子们的朗读兴趣,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尽量减少齐读。因为齐读容易限制孩子们的情感表达方式。而且“唱读”最容易在齐读中表现出来,只要有一个孩子大声“唱”,就会影响到其他孩子。所以,可以尽量减少齐读,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所体会到的感情。

正确理解标点及语气

有唱读习惯的学生,不懂得语句中的停顿。他们在读书时往往运用始终如一的语气和节奏,没有快慢急缓之分。从语法角度上讲,他们分不清各种标点的意义和作用;从逻辑角度上讲,语句间的意义关系,不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停顿,只是在换气的时候才停顿。改变这种习惯,首先要指导句与句之间的停顿。这就需要向学生讲明标点符号的意义和作用。另外,有唱读习惯的学生,缺乏语气观念。他们不懂得根据句子的作用和需要选择恰当的语气,只知道就音读音,平铺直叙,因而清淡乏味。纠正这种现象,要注重向学生讲清句子的语气和用途。

加强朗读评议的指导

在指导和训练朗读中,要注重评议,把评议的权力交给学生。教师要加强指导,教会学生评议的方法,提出评议的具体要求。使学生在读读、评评、议议的过程中,懂得怎样朗读才符合规范,逐步提高朗读能力和鉴赏水平,评议是防止和消除唱读现象,提高全体学生听、说、读能力的有效措施。

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让学生在朗读中领会内容、体会情感、陶冶情操;能起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的特殊功效;还能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训练语感、规范语言。而唱读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笔者会加强对于唱读习惯的纠正力度。相信经过这些措施之后,学生的唱读现象会大大改善的。

新闻推荐

“私奔女”被拐卖 17年后踏上回家路

赵金蓉胡林茂本报记者田志林甘肃女子王红(化名)24岁时被男友拐卖到山西,卖给当地一户人家当儿媳妇。被买主囚禁长达1年后逃走,从此在外漂泊17年。今年9月18日,旺苍县公安局民警对可疑人员核实身份...

旺苍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旺苍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