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旺苍“绣花功”治“穷根”

四川农村日报 2017-10-12 06:03 大字

信用联社工作人员为贫困户办理小额扶贫信贷。

五红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

□陈绍海 向欣 文/图

近年来,广元市旺苍县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咬定从整体连片贫困到同步全面小康跨越的目标,探索推行金融扶贫、产业扶贫和科技扶贫等新模式,下足“绣花”功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县贫困人口自2011年以来累计减少6.9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了19.62个百分点,其中2016年精准减贫9042人、17个贫困村成功退出,顺利通过了国家、省、市验收考核和第三方评估,贫困发生率下降至7.06%。今年全县计划减贫2772户9283人、退出30个贫困村。

金融扶贫“贷动”致富“金点子”

高阳镇双午村19户贫困户贷款95万元集中用于发展黄羊养殖产业;金溪镇中坝村22户贫困户联手将89万元贷款用于养羊、养鸡、豆制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并通过互联网把自己的特色产品卖到全国各地;张华镇松浪村贫困户将贷款资金用于发展猕猴桃、沙梨、核桃、流水养鱼等特色产业,预计户均年增收8000元……

近年来,旺苍以抢抓国、省在该县开展金融扶贫试点契机,坚持打好 “扶贫再贷款+扶贫小额信贷”、村级互助资金、扶贫小额保险等金融扶贫组合拳,实现了“财政输血式扶贫”到“金融造血式扶贫”的深刻转变。

“为用活用好每个贫困村20至30万元的村级产业发展基金、25万元的集体经济发展扶持资金、100万至250万元的产业示范园建设资金等各类财政项目资金,已撬动9.8亿元信贷资金投入贫困村产业发展。”该县扶贫移民局负责人李伟介绍说,为解决贫困户贷款后顾之忧,县财政每年都要安排扶贫贷款贴息资金500万元以上,对贫困户贷款按照不超过5%的年利率给予贴息。

针对扶贫小额信贷一系列限制性条款严重制约贫困户资金额度和受惠面问题,旺苍精准评定助推“授信扩面”。目前,全县1.72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面完成信用评级,授信1.58万户,授信率达91.86%、授信总额4.93亿元。

针对降低门槛、扩大受惠面所带来的金融机构信贷风险问题,该县创新建立县、乡(镇)村、农户三级防控体系。同时,在确保信贷扶贫资金的使用上,该县还充分利用央行扶贫再贷款政策,优先支持 “龙头企业+贫困户”“专合社+贫困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贷款,以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再生产缺资金难题。

目前,全县已累计发放扶贫贷款10.78亿元(其中扶贫小额信贷2.43亿元、扶贫再贷款6.1亿元),互助资金总额2229.67万元、累计发放借款1.58亿元。

“三园”联动绘就好“钱景”

“工钱收入10000元,土地流转租金收入2000元,贫困户每年按比例分红再收入500元……”松浪村贫困户伍建波望着地里新种植的脆红李,估算着今后的收入账。今年3月,村里新发展脆红李300亩,他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并以土地入股参与分红,夫妻二人平日就在村里的脆红李园里打工,“现在一份地我可以挣三份钱,‘穷帽子\’不愁摘不掉!”

近年来,该县通过统筹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村特色产业示范园、户办产业小庭园(微庭园)“三园”联动发展,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园区+示范园+集体经济组织+贫困户”等模式,实现特色产业带状发展、块状覆盖,引领群众增收致富。

“村里通过建立龙头企业+村 ‘两委\’+专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行专合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积累、贫困户股份分红的4∶3∶3的利益分配机制,在脆红李达到盛产期,每年都对村民和贫困户进行分红。”松浪村第一书记林柏茂介绍说,全村63户贫困户目前已全部加入专合社,到盛产期,预计每户贫困户按比例分红将达500元以上。

通过“农户+基地+公司”模式,2016年全县已建成23个产业扶贫科技示范园,并形成了流转土地挣租金、入园打工挣薪金、贫困群众得分红,一份土地挣三份钱的“三金”模式。“依托万亩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村里建成了500亩茶叶 ‘一村一品\’示范园、118户1亩以上茶叶加其他种养的特色微庭园。”农建乡农建村党支部书记石军告诉笔者,通过产业园带动发展,去年全村新培育农民专合社、家庭农场、产业大户27个,实现村级经济组织年收入3.81万元,贫困户年人均增收5535.02元,确保了全村如期脱贫摘帽。

“只有将园区利益和农户利益相结合,才能激发农户的积极性,才能为园区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李伟说,目前,全县已建成17个万亩亿元现代农业园区、22个百亩以上 “一村一品”示范园、1.1万个1亩以上特色微庭园,农业增加值实现15.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0041元。

科技扶贫引领奔康路

“以前就吃了缺技术的亏!”高阳镇关山村村民侯恩情说,通过科技扶贫,他学习了很多实用种养技术,不仅挣钱容易多了,还成为了省级科技扶贫示范户。“争取到2020年种植核桃5亩,养生猪10头,人均年纯收入达到9000元……”

近年来,旺苍县以“完善科技扶贫服务体系”为重点,以“率先建成全省科技扶贫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县”“率先建成全省科技支撑产业扶贫示范县”为目标,通过“科技扶贫试点县+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户”四级科技服务示范,实践和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旺苍特色的 “1+6+5”(其中“1”是建设一批平台;“6”是健全组织、服务、支撑、集成、示范、评价6大体系;“5”是创新投入保障、利益联结、绩效管控、激励促进、宣传导向等5大机制)科技扶贫新路径。

为彻底打通科学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实现科技服务“零距离”,旺苍县在35个乡镇352个行政村建立标准化农家书屋,建成科技文化院坝20个、科技文化示范户1480户,示范性农家文化大院(户级)图书室15个;组建22个乡镇电子信息站、460个村级信息服务平台。

两年来,全县共申报科技创新专利472项,引进推广优质农业高新品种100余种,推广各项新技术30余个;申报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35个,立项批准29个,资金数额达2104万元,带动农业产业增加效益0.65亿元。其中,支持旺苍焦化、他山石能源、合众化工等骨干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工艺创新,创造旺苍“煤—焦—化”产业链涅槃重生的工业结构调整奇迹,带活近40亿元的工业支柱产业发展。

“五高”搬迁挪穷窝斩穷根

“从‘泥窝\’搬到‘金窝\’,有了好房子,更有了富日子。”旺苍县将易地扶贫搬迁与脱贫致富结合,该县龙凤镇为搬迁户规划生猪、肉牛等现代农业产业,使贫困户搬迁后依靠产业发展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不光要挪穷窝,还要兴产业、斩穷根。近年来,旺苍县围绕“搬得出、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坚持“五高”(即: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系统配套、高水平提升、高绩效管理),做到搬迁与脱贫同步、安居与乐业并重,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易地扶贫搬迁新经验,使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奔向好日子。

“尽量靠景区、园区和产业集聚区‘三区\’,为搬迁群众发展产业、就业创业等提供条件。”李伟介绍,坚持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宜居宜业,注重规模适度、依山就势、错落有致,采取分散安置为主、适度集中安置为辅的方式进行易地扶贫搬迁。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致富才是目的。“我们去年初启动易地搬迁,当年就搬迁841户、今年搬迁了1893户,均超额完成任务,到后年就只有很少一部分需要易地搬迁了。”李伟说,在帮扶贫困户发展产业上,坚持了 “长短结合”“农旅结合”,通过“大田园+小园区+特色微田园”三园整合示范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同时,为解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致富难”,该县还搭建了整合发展、就业促进、主体带动、产业服务、生态建设“五大平台”。

新闻推荐

“私奔女”被拐卖 17年后踏上回家路

赵金蓉胡林茂本报记者田志林甘肃女子王红(化名)24岁时被男友拐卖到山西,卖给当地一户人家当儿媳妇。被买主囚禁长达1年后逃走,从此在外漂泊17年。今年9月18日,旺苍县公安局民警对可疑人员核实身份...

旺苍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旺苍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