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茶产业供给改革 增强体系化扶贫实效
旺苍县委书记 刘亚洲
旺苍地处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气候温润,四季分明,土壤富硒富锌,种茶历史悠久,是中国名茶之乡、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早在西汉时期,旺苍茶叶就被列为皇家贡品。近年来,我县主动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势,突出有机生态,完善“四大体系”,着力将茶叶打造成了全县农业龙头产业和脱贫奔康支柱产业。截至2016年底,全县绿茶种植面积20.2万亩,黄茶种植面积0.4万亩,产量6060吨,产值12.3亿元,带动茶农户均增收8650元。
着力“四调四优”,不断改善茶产业供给体系
一是调整发展思路,优化实现路径。立足旺苍自然禀赋和产业基础,明确了“优先发展有机茶叶,巩固提升绿茶,突破性发展黄茶”的发展思路,计划到2020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以上,其中有机茶园面积达到10万亩,黄茶面积达到5万亩,努力把旺苍建成中国高山有机富硒富锌绿茶之乡、全国最大黄茶生产基地。二是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规划。科学编制全县茶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茶叶产业发展重点区域、重点乡镇,详细规划了“三园联动”建设方案,提出每年高标准巩固提升绿茶5万亩、发展黄茶1万亩,目前已建成万亩亿元茶叶示范园8个、千亩千万元示范园30个和百亩百万元示范园100个,形成了以木门、高阳、五权、枣林为核心的四大茶叶生产集中区。三是调整良种搭配,优化产品供给。引进培育和大力推广龙井长叶、龙井43、中黄1号等独具市场竞争力的名优特新茶叶品种,连片改造低质低效茶园,促进茶叶品种换代升级,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根据品种特性,创新开发出广元黄茶和米仓山有机子竹、毛峰、红茶等76个“高中低”茶叶系列优质产品,最大限度满足了消费市场多元化需求。四是调整生产方式,优化质量保障。强化茶苗提供、技术培训、加工生产、市场销售、利润分配“五统一”规范管理服务,大力推行茶叶生产、专家咨询、产品追溯“三大可视系统”,全域推广“三入三化·智慧监管”模式,全流程保证了茶叶质量。
注重“四融四化”,不断拓展茶产业提升体系
一是融合有机示范,提升园区标准化。创新推行标准化“十步建园法”,全面普及诱虫板、频振灯、性诱剂等绿色防控措施和自动化、清洁化加工技术,不断提升茶叶生产标准化程度,旺苍被认定为全省首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米仓山茶叶标准化基地获得了国家有机认证。二是融合文旅拓展,提升效益综合化。深入挖掘旺苍两千多年的茶文化底蕴,全力推进茶产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融合,着力打造高阳坡千年贡茶园、木门有机茶叶主题公园、米仓古茶道、特色茶庄等茶文化旅游精品,研发了茶糕点、茶饮料、茶套餐等新产品,挖掘了茶雕艺、茶盆景、茶艺表演等茶文化产品,拓展了采摘体验、游览观光、茶氧茶浴等生态旅游康养产品,不断延伸茶产业链条,放大茶叶附加值,提升茶产业综合效益。三是融合多元营销,提升产业品牌化。积极参加国际茶博会、西博会、农博会,市县政府联动每年选择一个省会城市举办“米仓山茶”推介会,每年举办米仓山采茶节,持续在中央电视台一频道和七频道宣传推介,通过“四会一节一台”,有效提高了米仓山茶叶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米仓山茶成功创建为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四是融合科技运用,提升生产智慧化。依托互联网云平台,在基地高度集成即时气象、视频监管、移动巡检、测土配方施肥等十大系统,充分运用精准感应、信息传输、自动控制等物联网现代新技术,积极推广茶叶种植、管护、采摘机械化,实现了茶叶基地生产信息化、自动化、机械化,有效提升了有机茶质效。
推行“四联四带”,不断健全茶产业扶贫体系
一是推行“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利益联结模式,强化权益量化带动农民增收。依托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经济合作社、经济合作社“一司二社”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切实把集体资源、资产、资金“三资”和茶叶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园区建设项目资金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依靠集体经济组织带动农户发展茶叶产业,产业收益按照“334”比例分配给村集体、贫困户和其他农户,有效增加了农户财产性收益。二是推行“新型经营主体+农户”利益联结模式,强化股份合作带动农民增收。鼓励农户以土地、茶园和产业扶持资金、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入股龙头企业、专合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形成稳定利益联结,确保茶农长期获得稳定收益。目前,全县共有茶叶产业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产业大户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3919个,带动3.5万农户发展茶叶产业9.3万亩,其中贫困户7212户发展茶叶1.7万亩。2016年,全县共有1127户贫困户3944人依靠茶产业实现了增收脱贫。三是推行“产业服务协会+农户”利益联结模式,强化托管服务带动农民增收。针对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空心村”“留守村”发展产业面临困境的实际问题,注重发挥本地产业服务协会的作用,积极运用茶叶产业生产可视系统和手机APP终端等信息化智能手段,实行远程托管管护,有效解决了外出务工农户发展茶叶“缺劳力、缺技术”难题。截至目前,全县4700余户外出务工茶农的1.2万亩茶园实现了托管。四是推行“新型发展业态+农户”利益联结模式,强化高端定制带动农民增收。依托互联网平台和茶园生产可视系统,大力开展私人高端茶叶定制业务,着力提高茶农收益,扩大茶叶经济效益。2016年,全县私人订制茶园45亩,54户茶农实现收益60万元,农户返包管护“私人定制茶园”实现二次收益6.7万元。
创新“四建四强”,不断深化茶产业保障体系
一是建好服务平台,强化服务保障。在全省率先建成“四川科技扶贫在线”旺苍运管中心和村级科技服务驿站216个、县产权交易中心和村级代办站311个、金融服务站点273个、电子商务平台117个,全覆盖为群众发展茶产业提供科技应用、产权交易、金融扶持、代购代销等产业发展服务。二是建好整合平台,强化项目保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全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领导小组,加大了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土地整理、退耕还林、水土保持、以工代赈等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集中支持茶叶等县域支柱产业发展壮大,其中每年整合投入茶叶产业发展资金均在1亿元以上。三是建好智力平台,强化人才保障。注重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搭建智力平台,县政府与中国茶科所签订了长期技术合作协议,借力省农科院、西南大学、川农大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建成了广元市川北茶叶研究所,并成功创建为院士(专家)工作站;县上拿出30个机动编制引进支柱产业高层次人才,其中累计引进茶学等相关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15名,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63名专业人才组建了米仓山茶业专家团队,强化了茶产业发展的人才保障。四是建好政策平台,强化激励保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茶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对所需种苗实行财政全额补助、新建茶园基础设施给予1/3补贴,对茶园管护给予100元/亩的补助,对新获得市级、省级、国家级茶叶品牌、专合组织、龙头企业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企业,分别给予2万-100万元不等的奖励,对与贫困户建立了稳定利益联结的新型经营主体,在项目安排、扶贫再贷款等方面给予倾斜,通过政策激励,有效促进了全县茶叶产业的发展壮大和提质增效。
(本文系作者在全省2017年茶叶产业现场会上的发言)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广元讯(唐福升张明广记者侯东)“稻田养鱼,首先要开好鱼沟,鱼沟面积约占稻田总面积的15%,不仅要在稻田四边挖掘,稻田中间也要留空”。近日,旺苍县三江镇厚坝村热闹非凡,该县农业局干部正忙着...
旺苍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旺苍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