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打造职业教育的“广元样本”——广元市利州中等专业学校跨越发展纪实

广元日报 2017-06-12 04:05 大字

核心提示

2016年,广元市利州中等专业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验收。作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学校秉承“德技兼修,身心并健”的校训,坚持“塑造人格,彰显个性,培养技能,服务社会”的教育理念,确定了“面向基层,服务产业,特色发展”的办学定位,形成了“和谐,勤勉,创新,向远”的优良校风,沿着职教改革创新的内涵发展之路大步前行。

卓卫全  本报记者  何开红  刘慷  汪江婷

是什么力量让这所学校成为享誉广元大地中职教育的先锋?它又是怎样的创新发展打造出了“创新·德育·文化·管理·育人”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一所职业学校,只有时刻将职业教育摆在事关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将学子的成人成才摆在突出的发展位置,人民群众才能对学校的创新与发展给予最大的关心与支持。”利州中专校长李锦给出答案。

这就是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四川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内务管理示范学校”“四川五四红旗团委”“广元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广元市职业教育攻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连续5年在年度目标考核中获得一等奖的——广元市利州中等专业学校。

示范建设

做职业教育领头雁

“政府高度重视,机制保障有力;学校专业建设和整体基础文化建设增量明显,提升较大;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有提升,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有亮点,护理专业有特色;班子团结,团队进取,精神可嘉;管理规范、成效显著。”2016年,专家组对利州中专国家示范校创建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一致同意学校通过评估。

利州中专正式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标志着学校完成了改革发展历程中的又一次跨越,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在示范建设之初,利州中专就立足长远,着眼未来,以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站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制高点,让学校以创示范为契机,演绎了一曲凤凰涅槃,再创辉煌的发展赞歌。

“国家示范创建不是简单的加强管理,按部就班完成各项工作,而是要探索职业教育方法,改革现有职业教育模式,创新职业教育发展理念,最终将学校打造成具有深度内涵的职业教育学校,在行业有示范、引领、骨干作用。”李锦作为学校领头人,在国示创建中有着清晰、明确的思路,希望全校师生把示范校创建作为一次内涵质量、综合实力得到有效提升的宝贵机遇。

全校上下一心,攻坚克难,众志成城,以坚持“管理为先,重在过程,重在提高”的理念,以服务发展为宗旨,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专业链与产业链契合度;实践了“政府主导,行业支撑,高校引领,企业助推”办学模式;形成了一支“带头人引领,骨干教师示范,双师型教师支撑,兼职教师助推”的专业教师团队;实现了校企共商人才培养方案、共培师资和员工、共建实训基地、共享资源的校企合作“四共”机制。

两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不断改革与创新,在专业建设上推进“三双四岗”培养模式,专业结合实际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接企业岗位需求,融合职业标准和规范,结合学校专业实际,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重构了课程体系;建立了“333”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强化了实践教学环境配套建设,实践了理实一体、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依据“机制保障、平台推进、任务引领”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催生教师团队成长;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高课堂效率;突出能力,产教融合,扎实推进实践教学,训、练、赛有机结合。

现代职教理念入脑入心,队伍能力活力迸发,能力素质显著提升;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创新,不断壮大建筑工程施工、护理和机械加工技术3大专业群,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优势;学校、企业与教师共同参与,打造一支具有鲜明“双师型”特色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和精干高效的管理、后勤服务队伍;完成校园网软硬件建设,实现校园数字化建设目标……通过两年改革创新,学校教学能力、管理能力、专业技能得到综合提升,为学校快速内涵发展注入了加速器。

服务社会

一所职业学校的使命与担当

在传统的思维定势中,学校是象牙塔,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互动越来越紧密。

李锦认为,对于一所学校,特别是职业教育学校而言,其不仅承担着人才培养的使命,还担负着服务社会的职责。如果学校,特别是职业技术学校不主动融入到经济社会建设之中,那么学校就谈不上贡献力,更谈不上影响力,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和认识,该校近年来深度参与到社会变迁的进程中。

长期以来,利州中专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建设的主战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和全市教育系统的号召,主动参与、积极作为,按照“扶贫先扶智,扶智先强教”的思路,坚持把教育扶贫作为阻断代际贫困的根本途径,以提高贫困地区劳动群众基本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强促进脱贫致富能力,充分发挥职业学校优势,提升服务区域发展水平。

平坦的入村水泥路蜿蜒盘旋、笔直的通讯基站高高矗立、白花花的自来水汩汩有声……初夏时节,走进旺苍县国华镇山寨村,处处感受到的是勃勃生机。

忆昔日,村内无水、无路、无通讯、无产业,山寨村的村民穷怕了。

看今朝,路通了、水通了、电话响了、产业来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

山还是那座山,人还是那些人,近年来,山寨村巨变何来?“村里能有现在的变化,得益于利州中专的大力帮扶!”淳朴的山寨群众道出他们的感激之情。

2014年,利州中专确定帮扶旺苍县国华镇山寨村,扶贫要看贫,看贫要“认亲”。带着情感访“穷亲”,掌握村情民意,理清扶贫思路。3年来,校长李锦、校党委书记杜建新带领各职能部门和相关负责人、专业技术骨干,前往山寨村实地调研,了解当地的发展现状,深挖“穷根”。

3年,50多次调研,派出第一书记,投入帮扶资金和实物总计30万元,协调专项经费200万元,为帮扶村解决了道路、吃水、通讯问题。指导农户开展稻田养鱼和核桃、猕猴桃等特色农作物种植,开办农民夜校,宣讲扶贫政策和农业技术,擘画生态农业发展蓝图。

围绕“能上学、上好学”基本目标,利州中专坚持“补短板(指教育薄弱环节)、兜网底(指聚焦困难群体,保障入学机会公平,保障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扶持到校、资助到生”,全面改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增强扶贫攻坚内生动力。

学校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工作。凡是帮扶村来校读书的学生学杂费全免,将村里小学纳入帮扶对象,2016年学校资助在校困难学生148人,完善142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档案资料,共计57.72万元,充分保障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权益。通过“奖、助、贷、勤、免、补”等多种方式,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这是一份利州中专教育扶贫的“成绩单”,更是一所学校的“扶贫担当”。

同时,学校把教育***作为扶贫攻坚的优先任务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以建档立卡贫困户学龄人口为主要对象,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延伸,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做到精准资助,应助尽助。该校对于特困学生,除了***、国家资助、高中免学费外,还积极争取社会资助,保证贫困学生安心学习,完成学业。

“地方和群众需要啥,我们就送啥,这是我们理解的‘精准\’。”李锦说,“在精准帮扶、脱贫攻坚行动中,学校围绕‘科技支撑,教育治本,科学发展\’的理念,形成科技、教育、技能‘三位一体\’的***模式。”

美好德育

做诗意而有尊严的出彩职教人

近日,由团中央举办的2016年度全国“最美中职生”寻访活动结果正式揭晓,利州中专2014级高护专业学生张馨予被授予全国“最美中职生”称号,这是继2015年该校罗丽同学之后,学校又一学生获此殊荣。

2016年度全国“最美中职生”共311名,四川省16名,广元市1名,该校学生却连续两年获此殊荣。

从一个入学时生活懒散的学生,到现在懂礼貌求上进,来自茂县的2015级护理系学生龙聪这样写到:“‘在校三年,受益终生\’不只是标语,更是真言。在利州中专,一路付出并收获着;在利州中专,一路欢笑并幸福着……”

仅仅几年间,利州中专已成为莘莘学子茁壮成长的一方乐土,校风、班风根本改变,教学质量迅速提高。学校三次被评为“四川省五四红旗团委”、被表彰为2015年铁路春运“青年志愿者先进集体”“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一所普通职业中学,缘何取得如此漂亮的成绩?

这些变化缘于近年来他们坚持以德治校,创新德育的载体和机制,使学校德育工作不再生硬,而是变得“美丽”。“美丽德育”不仅大大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而且使学生获得了幸福和尊严,学会了做学习的主人。

“近年来, 学校通过构建 ‘五化\’德育模式 ,引导学生加强自主管理,我们一年比一年欣喜,欣喜来自于每一个学生的可喜变化。”李锦感慨道,打造学校德育特色,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他现在更有信心。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利州中专形成了科学的德育工作管理系统和德育活动体系,即“一个龙头、三条纵线、四块阵地”。

“一个龙头”即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德育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分管领导牵头、相关科室落实的层级管理机制,定期召开德育管理工作会议,研究和分析德育工作状况,主持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对全校德育工作进行宏观指导,各部门把育人工作落实到教学、实训、管理和服务等各个环节之中,贯穿于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党团学活动、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等各个领域,努力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具体措施到位、狠抓落实到位,并从制度、措施、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切实保障。

“三条纵线”:一是以学校行政人员、班主任为主体的“管理育人”线;二是以全体任课教师为主体的“教书育人” 线;三是生活指导老师、后勤职工为主体的“服务育人”线。

“四块阵地”:一是各学科课堂教育的主阵地;二是以班会、社会实践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性阵地;三是青年党校、团校、广播站、图书馆、阅览室、宣传橱窗等隐显性教育阵地;四是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统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为核心的校外德育基地。系统内部各要素分工合作,协调推进,切实做到了思想落实、组织落实、活动落实、检查落实,形成了德育合力。

荣誉属于过去,面对未来,学校充满信心:“有勇往直前的管理团队,有支撑学校发展的品牌专业,有致力于专业发展的领军团队,有昂扬向上的教职工全体,利州中专紧抓机遇,不辱历史使命,必将书写职教人更有尊严和诗意的人生。”

新闻推荐

规模化标准化促养殖业快速发展——旺苍县燕子乡河西村发展养猪业见闻

唐福升6月5日,笔者来到旺苍县燕子乡河西村一组养猪大户贺志华的养猪场,一排排整齐的猪舍映入眼帘。提起去年养猪带来的经济效益,贺志华夫妇高兴得合不拢嘴。在贺志华的引领下,笔者参观了他的养猪场。...

旺苍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旺苍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