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N+1”大扶贫 让乡亲早日实现小康梦

四川农村日报 2016-11-25 12:53 大字

企业把工钱送到“居家就业”的贫困群众手中。

柳兴继给鸡喂食。

何婕茹(右)为贫困大学生赵云川(左)送去关怀。

杨艳(右二)到贫困户家摸底。

扶贫,社会力量大有可有

编者按

近年来,社会力量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主体,对减贫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随着***战略的推进,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广度和深度明显提高,其作用也日益凸显。不过,当前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的规模依然不够、参与程度仍然不够充分。

要调动更为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扶贫事业中,需要抓好对具有帮扶能力和帮扶意愿的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各界的动员宣传工作,需要各级政府做好“牵线搭桥”的工作,从而打造出“人人知扶贫、人人愿扶贫、人人为扶贫”的社会扶贫大格局。本报从今日起推出系列报道《扶贫,社会力量大有可有》,聚焦在新形势下,如何集众智、聚合力,共同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本报讯 三年前,一条河,蜿蜒曲折,横亘在华蓥市高兴镇马家嘴村和葛马桥村之间,村民申群举挽起裤腿,拎着鞋子,小心翼翼踩着河中的石块艰难过河,脸上写满了无奈。三年后,一座桥,横跨两岸,昔日马家嘴村和葛马桥村之间的沟堑变坦途。申群举一手撑起雨伞,一手拉着孙子,走在建好的“母亲桥”上,脸上洋溢着笑容。

“多亏王老板捐资修建了母亲桥,让我们心里踏实多了,再也不用担心汛期过河难问题了!”8月20日,走在建好的钢筋水泥桥上,申群举对笔者说道。申群举口中的“王老板”,是华蓥市一家建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仕荣。

年近六旬的王仕荣是土生土长的马家嘴村人,小学毕业后便出来打拼,学过木匠、搞过建筑。上世纪80年代末,经过多年南北闯荡,有了一定经济实力的王仕荣,成立了公司,开启了自己的致富路。

2012年,王仕荣响应政府号召,决定为家乡发展做点实事。那年春天,他回老家探亲路过小河边时,看到一位老人牵着一个小女孩,左摇右摆地走在河中的几块石头上,祖孙俩颤颤巍巍,老人踩踏的石块一翻,双双落入水中。所幸河水不深,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这条河连接着马家嘴村和葛马桥村,由于没有桥,两岸村民只能踏着河中裸露的石块过河。遇到下雨天,出村入镇都得从很远的地方绕行。虽然两村都商议过修桥,无奈因为缺乏资金,最终只能搁浅。得知此事后,王仕荣当即决定投资10余万元,修建宽5米,长10米的母亲桥,了却村民们多年的夙愿。

“王老板支持家乡的实际行动,远不止于此。”据马家嘴村村主任韩华本介绍,近年来,王仕荣在村里先后捐资修建了“母亲一桥”和“母亲二桥”,还将村里约4公里的泥土路改建成了水泥公路,让村民告别了出门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窘境;投资近50万元,将一处垮塌的小水塘扩建成占地20余亩的大型蓄水池,解决了周围200户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难题;村里的海军希望小学建成后,王仕荣主动赞助360套桌椅,帮助学生早日入学。除了改善家乡的基础设施外,他还积极动员华蓥市商会每年在华蓥市选择10名贫困大学生,按照每人每年5000元的标准给予资助。

“致富思源、回馈社会,是每一位企业家的社会责任,现在我条件好了,理应为家乡、为社会作贡献,带动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王仕荣告诉笔者,他将继续关注家乡发展,希望用自己的行动抛砖引玉,吸引更多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回报家乡,为家乡多办好事、实事,让家乡人民早日实现小康梦!

在政府各项政策的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帮助下,2015年,马家嘴村实现人均年收入3500余元,全村110户贫困户已全部实现脱贫目标。 (刘秦君特约通讯员 邱海鹰 文/图)

新闻链接:

华蓥市把社会扶贫作为有力补充,实施“互联网+脱贫攻坚”工程,形成干部、工商户、居民户“N+1”大扶贫格局,探索建立“企业联贫帮困”机制,鼓励引导企业开展村企结对帮扶,支持企业在贫困对象家开办“扶贫车间”,引导有条件的贫困对象实行家庭作坊式代工,企业统一培训、指导、服务、收购,带动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186个贫困家庭年增收近1万元。

脱贫不忘乡邻 带领贫困户养致富鸡

本报讯 “这100只鸡是我今年5月份在柳兴继那里买来饲养的,现在平均每只已长到6斤重,今年11月份就可以出栏了。”8月24日,在旺苍县黄洋镇南溪村四组,贫困户杨加贤一边饲喂跑山鸡一边对笔者说,“柳兴继原来也是村里的贫困户,他通过养殖跑山鸡脱贫后,又热心帮助和带动我们70户贫困户发展养鸡产业!”

柳兴继介绍,他去年10月学成养鸡技术后,贷款买了1800只跑山鸡鸡苗,今年2月出售后就收入了5万元钱;今年3月,为了扩大规模,他把自家房后的林地用栅栏围起来做露天养殖场,又放养了2200只鸡苗。“这一批鸡苗已陆续出栏,平均一只土鸡的销售价按80元算,2200只鸡又可收入17万多元,毛利润能达到6万元左右。”

该村第一书记罗胜东介绍,南溪村有109户贫困户,为帮助乡亲们走上致富路,柳兴继为愿意发展养鸡产业的贫困户提供鸡苗、饲料、免疫、技术指导、销售等服务,打消大家发展养鸡产业的顾虑。

“小鸡苗由柳兴继统一购买,再以购买价分发给我们养殖,他一分鸡苗钱都不赚。饲养过程中,他还为养殖户统一配制饲料。”杨加贤说,“跑山鸡出栏时,他再按低于市场价1斤1元钱的价格统一回收、统一销售。”八组贫困户李永生说,为了提高大家的饲养技术,柳兴继还根据跑山鸡的生长周期,统一传授防病防瘟知识,毫无保留。

罗胜东介绍,通过柳兴继的“传帮带”,村里目前已有70户贫困户开始发展养殖业,平均每户养殖土鸡400多只,户均预计可收入2万余元。

“明年我还准备申请成立小家禽专业合作社,通过托养、回收、销售‘一条龙\’服务,帮助更多农户发展养殖业致富。”柳兴继说。 (周俊 特约通讯员向仕新 文/图)

新生代企业家帮贫困生圆梦

本报讯 8月20日,泸州市纳溪区一家酒业公司的副董事长何婕茹,下乡看望了她结对帮扶的贫困大学生赵云川,为他送去文具、书籍和慰问金,并承诺资助到他大学毕业。

去年以来,纳溪区在***脱贫工作中,除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以产业扶贫为主要抓手,突出企业个性化、因地制宜选择精准帮扶项目外,还大力鼓励新生代企业家参与 “民企助才”“栋梁工程”“金秋助学”等公益光彩事业,通过精准认亲、“1+N”结对子、捐资助学、爱心帮扶等形式,帮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

据了解,仅2015年纳溪区的“栋梁工程”项目就援助150名寒门学子圆读书梦,援助资金逾116余万元。目前,纳溪区已有30余名新生代民营企业家与60多名贫困学子结为帮扶对子,并承诺圆他们的读书梦。

(李小波 李旭东 文/图)

党支部穿针引线企业帮扶更精准

本报讯 8月20日,骄阳似火,在荣县高山镇马塘村,69岁的建档贫困户杨桂容家迎来了一个客人。“先说说你瘫痪的老公吧,每月需要好多医药费?经济收入靠啥子?要脱贫希望种啥子养啥子?”客人直奔主题,弄得杨桂容不晓得这客人问这些到底要干啥。原来,这名客人是马塘村党支部引进村子对口开展***的。

客人是荣县一家婚纱摄影的老板杨艳,通过马塘村党支部穿针引线,杨艳积极响应扶贫帮扶号召,顶着烈日带着团队深入高山镇选择了30户建档贫困户摸底,最后在马塘村确定了10户帮扶对象。“杨桂容虽然丈夫瘫痪,但女儿和女婿有劳动力,我就先给她家提供100只种鸡苗,今天先把400元鸡苗钱拿给她,两个月后再给她一些饲料钱。”杨艳说。

该村党支部书记谢伯忠介绍,杨艳帮扶的措施是,为10户贫困户每户提供500元以内的种植养殖本钱,动员义工为10户贫困户后续帮扶,组织义工助耕助养解决劳动力缺乏。

在高山镇,通过党支部主动向企业引荐开展精准帮扶的还有3个村,他们分别是乱石山村、黄花村、半边坡村。企业进村帮扶都干了些啥呢?一家陶瓷有限公司,除吸收乱石山村10户建档贫困户15人到企业务工挣钱外,还为每户提供了200至500元不等的种植养殖发展资金;一家煤矸石机砖厂,除了为12户帮扶群众每户提供400元产业发展资金外,还为贫困户陈飞霞提供了2000元危破房改造资金;一家煤矿与黄花村结对后,除解决30户贫困户34人到煤矿就业挣钱外,还对10多名贫困儿童给予生活救助。

“目前,还有4个党支部与5家镇内外企业对接后,企业即将入村到户摸底确定帮扶对象,村党支部穿针引线、企业精准帮扶成为高山镇精准脱贫的一个特色。在企业的参与帮助下,全镇今年182户建档贫困户465人脱贫就有希望。”镇党委书记李兵介绍。

(特约通讯员 蒋兵 文/图)

新闻推荐

强化执纪问责 护航脱贫攻坚

“决不允许干部在脱贫攻坚中庸懒散浮拖,吃拿卡要!”8月29日,在旺苍县麻英乡党风党纪专项整治推进会上,该乡将对在扶贫工作中不力甚至弄虚作假的严肃问责,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领导干部依...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