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扶贫“贷”老乡奔小康
□本报记者 李淼
农民融资难,贫困户贷款更难。要“拔穷根”,金融支持不可缺席。
近年来,四川省从政策性金融到农村合作金融再到商业金融,不断发力。尤其是2014年来,先后出台金融服务改革方案、金融支持扶贫惠农工程实施意见,在巴中启动金融扶贫改革试点,探索金融“造血”机制,让更多贫困人口有钱“找钱”。
面对传统短板和攻坚新形势,四川省更是创新支持引导方式,强力推进扶贫小额信贷,金融助力扶贫“积极入席”,全力“贷”动500万老乡脱贫奔小康。
金融脱贫成效初显:
特色产品创新不断贫困村互助资金9年借出7.26亿元
巴中因地制宜开发“巴山新居贷”等金融扶贫产品;“国贫县”南江瞄准产业,一口气推出“乡旅贷”、“南江黄羊贷”、“巴山土鸡贷”等特色产业贷款……金融机构也在发力,农行四川省分行透露,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在“四大片区”贷款余额490亿元,近3年净增160亿元,直接和带动近100万农民脱贫减贫。
在四川省不少商业贷款“死角”,农村合作金融也已持续“滴灌”近10年。
2006年,旺苍县在全国率先启动贫困村资金互助试点,五权镇中河村贫困户焦道刚在互助社顺利借到4000元。从两间猪舍一头母猪起家,如今年赚10多万元。这项尝试被称为“穷人家门口的银行”:国家给每村15万元—25万元不等资金,村民缴纳几百元互助金,建起民有民用、民管民享并周转使用的生产发展“资金池”。2006年来,全省21个市州、129个县、1734个村开展过试点,资金最多时达3.551亿元。为由“多”变“精”,四川省2013年启动退出机制,目前保留试点县34个、829个村,资金总额1.73亿余元。
“近12万农户入社,贫困户近4万,累计借款7.26亿元。”省扶贫移民局局长张谷表示,下一步还将探索互助金与扶贫小额信贷结合,让金融机构做“批发商”,互助社变“零售商”,破解融资需求。
贷款难依然突出:
多方呼吁建扶贫担保基金小额信贷定制特惠扶贫品牌
金融扶贫成效显著,但短板依然突出。一项调查显示,农户金融贷款覆盖率不足10%,贫困村不足5%,人均从金融部门获贷仅65元,从民间高利贷借资则高达190元。
到2020年将全省近500万贫困群众带出贫困线,需逾千亿元资金。仅靠财政资金和合作金融,显然不够。更有力地撬动商业金融,尤为关键。
但一位银行负责人坦言,贫困户贷款风险大、成本高,让商业金融难免纠结。同时,贫困户因没有合适投资项目、稳妥收入保障及借贷习惯,也存在“不敢贷”的担心。
不过,人行巴中支行副行长王峰华指出,商业金融并非天然“重城区、轻乡镇、忽视边远贫困村”,缺乏风险补偿机制是积极性的最大束缚,“只要能分担化解风险,银行何乐而不为?”
多位受访贫困户、基层干部和金融机构共同呼吁:希望政府整合资金,建立专门的扶贫担保基金。
四川省已对呼声积极回应。张谷表示,正将扶贫小额信贷作为***专项品牌重点推进,为贫困户量身定制特惠金融产品。
2014年,四川省六部门已专门出台《创新开展扶贫小额信贷的实施意见》,瞄准贫困户“能贷款、能发展、能致富”、金融机构“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推动构建“政府搭台、银行唱戏、农户下单”互动共赢格局。
7月10日,全国产业扶贫金融创新研讨会在巴中召开,四川扶贫小额信贷探索更是备受各方肯定。
“扶贫惠农贷”突破:
试点示范县评级授信全面完成全省已上报扶贫小额信贷计划60亿元
4月26日一早,邮储银行流动服务车开进南江县栗园村小学,巴中首笔扶贫惠农小额贷款在此发放。“没想到,写个申请,几天就办下来了,还亲自送上门!”何南江等5户贫困户获贷30万元。
目前,省扶贫移民局已与农行、邮储银行、农信社三家合作,确定旺苍、通江等5个“国贫县”为试点示范县,推出“扶贫惠农贷”。该产品通过建评级授信体系、完善风险防控、发挥驻村干部作用三招精准破解信贷难,让银行轻装上阵。
第一招——确定诚信度、劳动力、劳动技能、人均纯收入四大评级指标,贫困户据分值申请5万元以下免担保、免抵押贷款。第二招——建县级风险补偿金和村级风险互助金,对按期还款贫困村户给予利率优惠、提高授信奖励,反之停贷降级。第三招——通过4万余名驻村干部组建村级风控小组,实现评级授信、项目选择、帮扶措施、资金使用、扶贫效益“五个精准”。
省扶贫移民局副局长刘维嘉说,将围绕贫困户与龙头企业、专合组织、种养大户等利益联结, (下转03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程文雯7月3日,旺苍县五权镇天红村迎来一位“老”记者,广元日报社主任记者、编委、理论评论部主任付尹。从事新闻工作24年,付尹的脚步踏遍广元的山山水水,先后有近百件新闻作品在省内外获奖...
旺苍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旺苍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