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浙江来青川挂职的“90后”女护士沈碗君
沈碗君正在为病人做护理。
赵莉文·图
沈碗君是浙江湖州吴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的一名护士,1994年出生的她,看起来“弱不禁风”,还是父母眼中未长大的孩子,是家里一岁孩子最依赖的“好妈妈”,但面临选择时,她毅然主动要求前往国家级贫困县——青川县挂职工作,她也是三年来吴兴派往青川县挂职的干部人才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年纪虽小,本领很大,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就为青川县中医院引进两项新技术推广,得到院领导和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是她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当代青年人的“硬核”担当!
一名“小护士”,两封“请战书”
2020年的这个春天有点不平凡,全球遇到了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当时还在湖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进修的护士沈碗君向医院主动请缨到对口支援的青川防疫一线。由于医院考虑到她还是一个一岁孩子的妈妈,最终没有答应她的请求。
2月25日,应东西部扶贫协作号召,她再次主动要求前往青川挂职,她说“2008年汶川地震,从电视报道中了解到青川也是极重灾区县,当时我的父亲虽然是一个收入微薄的农民,却在地震发生后让我转交100元捐款到学校,父亲的这个举动一直记在心里”。转眼12年过去,她从一名初中生成长为一名具有7年临床护理经验的护士。她看到召集医护人员赴青川的消息,就立即报了名,表达了强烈的意愿。4月21日,新冠疫情稍有平息,沈碗君和其余8名选派的东西部协作挂职人才一起跨越千里,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去青川的援川之路。丈夫杨晓波虽然对妻子这一去7个月的分离很是不舍,但是为了妻子圆梦,也表示理解支持。
推广新技术,造福青川人
沈碗君来到青川后,挂职于青川县中医医院外科,作为浙江省吴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的一名医疗卫生人才,初到青川,她克服身体、语言、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困难,迅速投入到外科肛肠组的工作中。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她觉察到医院患者手术后的种种痛苦,于是和院领导沟通,提出将自己在原单位采用过的“四磨散”穴位贴应用于临床上。该新项目五月初应用于临床以来,目前已有100多例患者从中受益。
茶坝乡患者王某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只有25岁,“高位截瘫”已经卧床4年余,家里主要经济来源全靠务农的母亲。沈碗君在了解情况后对他格外关心,在配合“四磨散”穴位贴敷中医治疗后,王某的病情很快好转。由于常年卧床,王某的臀部有多处三期5*6cm以上的压力性损伤,沈碗君每天为其更换敷料、翻身,观察创面恢复情况,经常与其拉家常,注意观察和疏导他的情绪。在她的鼓励下,王某渐渐重拾生活的信心,出院那天他激动地说:“我以后每天要给自己制订生活计划,并会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谢谢你,沈护士!”
目前,她又申请引进了一项新技术《腔隙换药在肛肠科术后换药中的临床应用》,正在试验之中,反响良好。
送医到基层讲座话经验
沈碗君多次申请加入到送医下乡的队伍中去,特别是基层偏远乡镇卫生院及卫生站。由于路陡弯急,在平原地区长大的她每次出诊都晕车,但是她依然坚持参与。截至目前,共接受义诊700余人,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门诊特殊疾病初筛530人,门诊特殊疾病现场办理300多人。她积极宣传国家政策和各类健康知识,老百姓听得很认真,对这个讲普通话的“小姑娘”很信任,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受过地震灾难的老百姓,看到了浙江援建帮扶带来的实惠,都对她说,你们浙江人真好!
在完成日常工作、送医下乡等繁忙事务之余,为进一步帮助提升青川基层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她积极备课,主动请求要开培训讲座。两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围绕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升护理安全质量等,小小年纪的她在青川中医院已开展《四磨散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人际沟通培训》等讲座3期,并在县卫生健康局组织安排下,对全县护理人员进行了《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培训》,200多人次听取了讲座。沈碗君还经常勉励新到岗的护士们,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士岗位平凡却不简单!”
作为一名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的医务人员,她说,虽然只在青川工作7个月,但是“一次青川行、一生青川情”,她会当好两地的桥梁纽带,使吴兴青川更加紧密协作,为青川老百姓脱贫奔康尽自己最大努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李君记者吴平)记者日前从省林草局获悉,今年四川省要完成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根据进度要求,广元熊猫分局与大...
青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青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