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砾地刨出“金元宝”
广元市妇幼保健院助贫困户产业脱贫
六月青川,群山青翠。正午时分,40 多岁的唐海彦还在竹荪园里忙碌着。唐海彦是青川县乐安镇长庄村一个庄稼汉子,脚下的沙砾土地,留给他的曾是30多年的贫穷记忆。然而没想到,如今竟然能刨出“金元宝”。
2013年,唐海彦70岁的父亲因疝气、类风湿关节炎,两次住院共欠下25000余元债务,加之年近9旬的爷爷和65岁的母亲年迈体弱,照料3位老人的担子全压在唐海彦的肩上。
2015年,广元市妇幼保健院接过长庄村的帮扶任务后,把“产业发展”作为改变贫困面貌的重要手段,鼓励贫困群众大力发展土鸡、生猪、蜜蜂、木耳、竹荪、药材等主导产业。看着帮扶干部为自己送来的真金白银,唐海彦的内心泛起了波澜:一定要摘下贫困的穷帽子。
“竹荪产业”成就致富梦想
唐海彦心中的产业是发展竹荪,囿于找不到几万元的大笔启动资金,他只能一年又一年重复着玉米、红苕、黄豆的轮番种植。
有了帮扶单位,有了帮扶政策,唐海彦的思想活了,胆子大了。
2016年,在帮扶单位的指导下,他一次性借了40000元小额信贷,加上广元市妇幼保健院资助的几千元产业发展启动资金,在自己的玉米地里种了3亩竹荪。
“第二年,我的竹荪开始投产,当年就收入30000余元。”2017年,唐海彦的竹荪初见成效后,继续追加投入,增加了2亩竹荪种植面积;2018年又增加了3亩;2019年,唐海彦的竹荪年产值达到了10万元以上。
今年,他一次性投入100000元现金,再次增加了5亩种植面积,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竹荪种植大户。
“生猪宝宝”助力脱贫步伐
养猪对山里人来说,算是一个传统的技术。2016年,唐海彦把短平快的生猪养殖作为重要产业进行发展。将自家一头母猪生的10多个猪仔全部养殖,并在驻村帮扶干部的帮助下筹集了2000多元另买了一头母猪。
2017年,唐海彦的肥猪全部出栏,加上100多只土鸡出售后,当年又投入40000多元扩建了猪圈和鸡舍。2019年,唐海彦将6头母猪全年生产的100头仔猪全部养成肥猪。当年仅30头肥猪就销售了135000元。
“现在我每年仅生猪一项就有200000元的纯收入。”唐海彦算账说,他的仔猪不需要花钱买,把刨了30多年的18亩坡地全部种成玉米,每年收10000多斤玉米,在饲料上又节省了大笔成本。
“以贫带贫”走出幸福小康路
唐海彦是长庄村精准识别的24户85名贫困人口之一。
在广元市妇幼保健院发展产业、培育“示范致富带头人”的帮扶行动中,他积极参加帮扶单位、村两委组织的种植、养殖技术培训。
“现在,我竹荪播种、采收等都需要大量用工。”唐海彦的竹荪种植、生猪养殖稳定投产后,不仅示范带动了周边群众大力发展产业,同时还为周边贫困群众提供了就近就业机会。
6年中,广元市妇幼保健院先后筹集产业发展资金以及各类帮扶资金780000元,鼓励贫困户走产业脱贫之路。
在产业发展示范带动效应下,因病致贫建卡户何小裙恢复劳动力以后,也利用 50000 元小额信贷建起了养猪场,仅2019年就出栏生猪40多头,实现产值200000元;贫困老党员王开瑞2019年也建起猪舍,当年12头生猪全部出栏,创利润30000余元……
唐海彦的母亲说,有了广元市妇幼保健院的帮扶,她家的日子一年比一年红火了。通过6年的努力,一个曾经穷得叮当响的贫困户成为当地脱贫致富带头人。 (张健全 梁译)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冯小珈)近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公告,青川县青溪镇阴平村、青川县乔庄镇张家村入选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议名...
青川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青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